第160章 二十一条(1 / 3)

日军攻下青岛后,袁世凯政.府要求日军自山东半岛撤退到胶州湾租借地,可是日方根本不加理会。

袁世凯政.府又分别照会英日两国政.府,宣告撤销前所划定的交战区域,撤退前此占领山东半岛的各地军队。日本政.府不但仍然不理,且在山东已占领的各县设立民政署,架设军用电线,驱逐青岛海关人员,完全把山东当作占领地。

经中国多次照会日本。要求撤退驻留山东的军队。日本才在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假借交还青岛及撤退山东戍兵的名义,附列交换条件和觉书等,向袁世凯政.府要求秘密谈判。

在日军攻下青岛后,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即电召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回国,商讨对华的新策略。

民国三年十二月末日置益返回北京任所,借口回任,请求和袁世凯面谈。

一月十八日,袁世凯如约接见了日置益。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先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一个文件,对袁世凯说:“日本政.府向大总统表示诚意,希望中日悬案能够早日解决。同时如果中国方面有诚意,也表示是大总统向日本表示善意的一个良好机会,中日悬案解决,则日本政.府愿给大总统更多和更大的帮忙。日本政.府郑重希望大总统一点,就是在这次商谈中,请贵国严守秘密。”

日置益交给袁世凯文件的内容分为二项:一是条款,相当于准备以条约的形式订立的内容;一是觉书(中国方面称为劝告书),同样是要求中国需要履行的事项。

袁世凯将条文略略翻了一翻,很客气地说:“请贵公使去找外交部商谈”。

国际间的交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外交谈判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比如,一个国家的公使,要求和驻在国进行外交谈判,只能通过驻在国的外交部。如果直接去找驻在国的皇帝或总统,在当时是极没有礼貌的行为。

日本竟让驻华公使当面向袁递交文件,这实是当时国际外交史上空前未有的举动。或许,这表明,日方认定中国的事只有袁世凯说了算,和别的任何人说都没有用。这同样表明,日方对中方的无视。

按日方的意愿,中日的谈判秘密进行,中方可不想这么做。很快,日本向中国要求秘密谈判的消息,在中国各报都刊登了出来,外国报纸的驻京访员也纷纷撰写长电回国。

美、俄、英三国电令各该国驻日公使向日本外务部要求,希望获知中日秘密谈判的内容,尤其是日方的条款。

日本经不住国际压力,乃将其中较为普通的十一款以正式文书通知各国。

这十一项条款,是前面所说的条款中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是能见得人的,在国际法上也是能说得过去。另一部分,特别是觉书,多是不能见人的东西,日方当然不能告之各国。

其实觉书与条约,在国际法上约束力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条约一般是可以告人的,而觉书则是不可告人的或不想为人知的。

这次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要求,条约方面的内容还是容易接受的,而觉书部分涉及到的问题则极为严重、苛刻。

袁世凯接见日置益当日,指着其提交的文件,一再表示这是外交部的事,不便直接干涉。但日置益坚持请大总统先亲阅一下,临告辞时还特意强调,让袁世凯感到事态的重大。

待日使走后,袁世凯翻开文书一看,大为震动;即刻电召熟悉外交事务的陆徵祥,由瑞士放下手头所有事回国。

陆徵祥回国后,知道事情紧急,马不停蹄赶到总统府。袁世凯正和国务卿徐世昌密谈,一见陆徵祥到,长舒了一口气,随即送走徐世昌,邀陆徵祥密谈。

见陆徵祥把日方的文书仔细读一遍后,袁世凯对陆徵祥说: “你今晚便召集孙宝琦、曹汝霖和梁士诒密商对策。”

陆徵祥于晚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