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军政.府暂时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决议。
人还是那二个人,正副的位置变了,黎元洪满意了,回电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策,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亡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识平庸,伺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苦大亢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无帅执行大元帅一切职务。”
原来,黎元洪也是个权欲心很重之人,他现在已经拉开架势,问鼎更高权力了。这个大元帅他还真想当,只是又想当大元帅,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徒有虚名,也要把这大元帅抓在手里,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自己执行大元帅的职务。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给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别人当傻子吗?
黎元洪和黄兴都迟迟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无人领军。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国,使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后来也有过南北议和谈判地点之争,湖北同样没争过上海。
由于失去了主导权,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除黎元洪获挂名副总统外,其余首义元勋,无一受到重用。
前面提到了,蔡济民、蒋翊武、张振武、吴兆麟、吴醒汉在临时政.府均榜上无名。
孙武到上海活动,想给自己谋个军务次长的位置,结果没人理睬,失望至极。
筹建临时政.府时,中山先生刚从海外归来,对国内情况不了解,人事安排多由黄兴说了算。
当时,湖北籍议员刘成禺等向孙中山建言:“宜宠异武昌诸将,勿令怨望。”
但黄兴对首义诸公有成见,拒绝推介,中山先生也没引起重视。
在此期间,于佑任曾专门访问黄兴,提议应考虑武昌首义的同志,但黄兴一意孤行。
武汉的革命党人当然不满,讽刺南京临时政.府是:“败将逃官,沆瀣一气。”
当时,还有一些在南京的鄂籍军官,如湖北沔阳人唐克明,阳新人石星川,营冈人夏占奎,本也指望能得个一官半职的,沒想到都一无所获。
对临时政.府用人不滿的人纷纷聚集到了孙式周围。
鄂籍的议员刘成禺联络这些失意的党人和政客,于一九一二年一月底在上海成立民社,拉起了与同盟会对抗的大旗。
那么多人提醒,中山先生没能引起注意,黄兴了解情况,但又固执己见。革命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为了这些有今天而未必有明天的临时的职位,革命阵营却分裂了。
民社与同盟会,无论在纲领,诉求和奋斗的目标都没什么大的分歧,但是,只要是一方的主张,另一方大多就会反对,所谓,为了反对而反对。
可谓。江山还没打下,就急于坐江山。革命尚未成功,党人已经因争权夺势而分裂,实在是令人叹息。
那时,湖北人黄侃为上海《民生日报》经理,于是,《民生日报》便成了民社的喉舌。攻击同盟会,成了这个日报的一大特色。
比如,民社一成立该报就发表刘瑷的文章,文章提出:“中国乃中国人之中国,非同盟会之中国,由来革命之功,黎君创其始,袁君终之也。除此二君成功之外,国民不与焉……”
把创立民国的功劳,归到了黎元洪和袁世凯身上。
同盟会的报纸不能不反击,这也就更加剧了二个政党间的矛盾。
民社的发起人除孙武和刘成禺外,还有黎元洪、蓝天蔚、谭延闿、王正廷、朱瑞、张振武、吴敬恒、宁调元,孙发绪等。
民社众人推举吴稚晖为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