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2 / 3)

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承了中国同盟会时期的民权、民生主义的革命内容;同时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的重要内容。

二、国民党温和派,也被人称为国民党右派。他们部分散在海外,有的留在国内,有的则在日本。当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时,亦曾联络他们,但他们反对中华革命党的过激立场。

如:《中华革命党党纲》中对于参加革命和未参加革命的党员划分界限,享受权利亦不同,这一点温和派的人士是反对的。他们觉得革命不应该分彼此,也不应该分阶级。同时孙中山规定党员入党时要加盖手指模,也是温和派所不同意的。因此以黄兴为首,都不肯参加。

到了日本提出廿一条后,温和派进一步希望国内团结抗日。其时黄兴已由日本去美国,未参加这次行动,这次行动是由李根源、钮永建、程潜、陈强、陈炯明、章士钊等二十八人列名通电,要求停止反袁行动,一致对外。且因当时欧战爆发,便组织了欧事研究会以联络同志。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5日),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爱国人士。

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升总办。民国六年(1917年)二月,到任陕西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隐居吴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返回昆明就任云贵监察使职。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六岁,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

李根源做为辛亥元老,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滇西问题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

李根源借欧事研究会为活动基础,欲拥岑春煊为首领。岑本和革命党无关系,不过他是反袁的。癸丑之役,章士钊介绍李根源和岑认识,于是有部分人士欲拥岑在南京组织抗袁的酝酿,这一计划因二次革命失败而孕死腹中,此后李、章、岑便有了经常的联络。

护国之役,岑、李都在西南活动,欧事研究会遂成为国民党温和派的代表力量,且和进步党声气相通,欧事研究会的出版物是《甲寅杂志》和进步党的《中华杂志》互为呼应。

三、进步党,多为稳健派和社会上有声望的人。民国初年一般士民的心理,认为革命党人有冒险性,而进步党人比较和平,不会走极端。进步党没有很明确的政治要求,参加的人也很复杂,其中的一些人可以和旧势力及北洋派合作;有些人可以和国民党温和派联成一气。

国会复会后,政党活动又活跃起来,进步党人在袁死后提倡“不党主义”,所以在参加内阁中,只有一个范源濂。国会开幕后,进步党人首先分组成两个团体,一个是以汤化龙、刘崇佑为首领的宪法讨论会,一个是以梁启超、林长民为首领的宪法研究会。这两个会不久又告合并,并为“研究系”。他们在国会中是和北洋派携手的。

至于国民党方面,左派的中华革命党原是革命的秘密团体,主张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所以在国会中没有吸收人员。

护国反袁结束后。温和派李根源等人欧事研究会也慢慢自消自灭了,后由张继以“张寓”为名暗中纠合同志,挂出一块招牌名为“宪法商榷会”。不久宪法商榷会又分为三个派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