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还要了解国际情况。了解国际情况,就要通晓外国文,读外国书。”
英文自然是要学,也特别重要,但蔡元培根据自己学习外文的经验和体会,学英文而学日文相对容易些。既然大多数西方著作,都有日文译本,他建议学生不妨先学习与汉语较为接近的日文,以了解世界大势。
他亲自负责日文教学,并把他本人边学日文边学着翻译方法,对学生们倾囊相授。在蔡元培的悉心指导下,很多学日文的同学“不数日,人人能读日文,且有译书者”,这件事在当时被很多人当成传奇。
蔡元培在教书、编书之余,还跟马相伯学拉丁文。
每天一大早,蔡元培便从南洋公学走两三公里的路,赶到徐家汇土山湾马先生的住处,他是个习惯早起的人,有时,早5点钟就到了马老师的家门口。
后来,蔡元培又选了24名学生,一道师从马先生学习拉丁文。
马相伯(1840年4月7日—1939年11月4日),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等,晚号华封老人。
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阳马家村(今江苏丹阳),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向明中学的创始人兼首任校长,耶稣会神学博士。
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此时,张元济在南洋公学任译书院院长,蔡元培常向自己这位同科好友借阅西学书籍和日文资料。来往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志同道合,不时彻夜长谈。
二人商定:合资创办一份报纸,专门向国人译述外国报刊对中国的评论和报道,初名为《开先报》,后改称《外交报》。
蔡元培为该报撰写《叙例》,阐明办报宗旨:“荟我国自治之节度,外交之政策,与外国所以对我国之现状、之隐情,胪举而博译之,将以定言论之界,而树思想之的。”
此报于1901年10月发刊,张元济为主编,蔡元培负责撰写论说、翻译日文稿件。
不久,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并向该馆主办人夏瑞芳建议设立编译所,以拓展事业。
翌年,编译所成立,张元济推举蔡元培兼任所长,负责组织编写新式学校的各类教科书。
蔡元培积数年的办学经验,详细制定了编撰体例,并邀请蒋维乔等担任编撰,这便开始了蔡元培与商务印书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
在此期间,蔡元培编选的三卷本《文变》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发行。
此书选入文章四十二篇,近人之作居多,内容涉及当时知识界普遍关心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等问题。诸如《中国士流改进策》、《论义和团与新旧两党之相关》、《清朝兴衰之关键》、《男女婚姻自由论》、《女子亟宜自立论》等等。所选少量古人作品,也“于新意无忤”。
尽管此书的用途是为科举改八股为策论后,取代昔日的古文选本,但编者的主旨是使“读者寻其义而知世界风云之所趋”。充分反映了蔡元培,在文化教育领域锐意求新的思想。
前边提到了,蔡元培续偶的五个条件,把络绎不绝的说媒者纷纷吓退,但终有好朋友关心蔡元培的再婚。
后来,有位姓林的朋友曾告诉蔡元培说。江西都昌的黄尔轩先生携眷寓居杭州,黄的次女便是天足,且擅长书画,嘱咐蔡元培不妨托人探寻一下。
事也凑巧。不久。蔡元培还是因办学之事,与友人童亦韩去临安。路经余杭,天色已晚。遂到童亦韩相识的该县厘局局长叶祖芗府上投宿。
叶祖芗对蔡元培慕名已久,热情款待。
饭后茶余,叶祖芗拿出自己收藏的字画。请来客观览。其中的一张直幅扇页,所画工笔仕女精巧细腻,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