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深远”使人联想起北大人多不愿做官,这是否也是传承“进德会”之遗风余韵呢?
蔡元培主张私德修养应取积极态度。
他说:“进德之名非谓能守会规即为有德。德者积极进行之事,而本会条件皆消极之事,非谓即以是为德,乃谓入德者当有此戒律。”
遵守戒律是入进德会所必需的,但不够,还要积极进行,增添新内容,弘扬真、善、美。
蔡元培律己严而待人宽。对进德会戒律,他主张审核会员申请,“不咎既往”。就是说申请者如果以前有违犯戒律的行为,只要以后不犯,就不要追究,仍可入会。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证就是某知名教授当时已纳妾,仍申请入会,并以44 票当选纠察员。
蔡元培这种不咎既往的态度,给不少有过违戒行为而又希望择善而从者,开了一扇门户。有助于人们放下包袱,积极向上,增强了道德修养的风气。
不过对已入进德会而违犯戒律者,是要受罚的。但在这方面执行起来比较难,蔡元培就曾面临困境。
比如,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以152 票当选为进德会评议员,名高责重,后来却鬼迷心窍,走进了八大胡同,被人举报告发。
蔡元培对陈独秀十分倚重,曾联手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接到告发,又如何处理呢?既要面对执行进德会的戒律,又要面对文科学长的去留,实在是抉择两难。
且告发者不是一人,而是几位旧派重量级人物,坚决反对新文化。他们既已抓住倡导新文化的领军人物的“辫子”,岂能轻易放过。
1919 年2 月26 日夜,蔡元培和北大教授马夷初、沈尹默、汤尔和等,商议如何处理文科学长陈独秀,并研究酝酿北大内部体制改革。
在校长蔡元培的主导下,北大评议会议最终决议从本学期起由文、理科开始废除学长制,并呈报教育部,报备,文、理两科实行合并,不设学长,另设置一教务长统领之。
并报告各门教授会已于8日开会,选举经济教授会主任马寅初为教务长,行使原文、理两科学长职权。
这样,文科学长也就不露痕迹、合情合理地出了局、下了台,蔡元培也避免了面对旧派问责之尴尬。这足见蔡元培做人的宽厚,也有高明的领导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