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2 / 3)

能勤,不勤就永远没有希望。第二是朴,繁华奢侈,是朴的反面,凡是贪享受,爱繁华的人,永远没有希望。人心不能两用,自古成就事业者,不管做学问,还是从事实业的,无不专心致志。

杨公捐产兴学的目的:一是为国造就科学人才,以达“教育救国”振兴中华之目的;二是为浦东“乡邻子弟解决失学之苦”。

杨公一生劳累,身体多病,于1908年5月29日在校内住所长逝。病重时还谆谆叮嘱要设法改善教学设备,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浦东子弟来校读书。

尽管浦东中学是杨家的私产,先后投入30多万两银子,但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杨氏子孙不得干涉校产校务”,以确保学校的独立地位,使得学校能够按照自身的要求发展。

胡适成为著名学者后,他对杨斯盛的人格和“毁家兴学”之举的赞赏,也成为了名人轶事。他的《四十自述》文集中,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他也曾应邀为浦东中学题词:“杨公发愿为国家造人材,诸位同学应该发愿把自己铸造成器。”

当然,这为后话。

另一篇《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写的是老而又老的昭君出塞和番的题材。

王昭君,名嫱,是蜀郡秭归人氏。他父亲王穰,所生只有昭君一女。昭君自幼便和平常女儿家不同,一切举动都合礼法。长成的时候,生得秀外慧中,绝代丰姿,再加上幽嫡贞静,所以不到十七岁,便已远近闻名的了。

及笄以后,那些世家王孙来求婚的,真个不知其数。他父亲总不肯许。恰巧那时元帝选良家女子人宫,王穣听了这个消息,便来与女儿说知,想要把昭君送进宫去。

王昭君听了这话,心中自己估量,自思自己的父亲只生一女,古语道得好,“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所益”,父母生我一场,难道亲患未报,就此罢了不成?如今不如趁这机会,进得宫去,或者得了天子思宠,得为昭仪或是捷好,那时可不是连我的父母祖宗都有了光荣,也不枉父母生我一场。主意已定,便极力赞成王穣的说话。

王穣见女儿情愿,便把昭君献入宫去,这原是昭君一片孝心,想做那光耀门媚的女儿。那里晓得皇帝的深宫,是一个最凄惨最可怜的地方,

那宫中几千宫女,个个抬起头来,望着皇帝来临,甚至于有用竹叶插门,盐水洒地,来引皇帝的羊车的。其实好好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方,除了卑鄙龌龊苟且逢迎之外,那里还有什么尊严可言。昭君到了这个地方,看了这种情形,心想自己容貌虽好,品行虽好,终究不能得天子的宠遇,休说宠遇,简直连天子的颜色都不大望得见了。要是照这样下去,还不是到头做一个白发宫人么?

汉朝一代,最大的边患便是那匈奴,从汉高祖以来,常常入侵,弄得中国边境年年出兵,民不聊生。宣帝的时候,匈奴内乱,自相争杀,遂分成两国,一边是呼韩邪单于,一边是那支单于。后来汉朝帮助呼韩邪,攻杀那支,呼韩邪单于感恩,遂人朝朝觐。那时正是汉元帝竟宁元年。

呼韩邪来朝,谢过皇帝复国的恩典,言说:“小臣得天子灵,得有今日,从此以后,断不敢再萌异心。如今想求皇帝赐一个中国女子给臣,使小臣生为汉朝的臣子,又做汉朝的女婿,子孙便做汉朝的外甥。从此匈奴可不是永永成了天朝的外臣了么?”

皇帝听了呼韩邪的话,心中很喜欢,只是一件,那匈奴远在长城之外,胡天万里,冰霜遍地,沙漠匝天。住的是帐篷幕,吃的是膻肉酪浆。那种苦况,这些娇滴滴的宫娃,那里受得起。谁肯舍了这柏梁建章的宫殿去吃这种惨不可言的苦况呢。想到这里,心里便踌躇起来了,便叫内监,把全宫的宫人都宣上殿来。

不多一会,那金殿上,便黑压压地到了无数如花似玉的宫人。元帝便问道:“如今匈奴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