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宋统殷(1 / 3)

明末开山刀 桑甄 4197 字 2021-12-28

王则之还让人买来了很多猪羊,从这天开始人人都可以放开吃肉,众人喜笑颜开。

这中间还出了点小插曲。

那就是王则之叫人去买猪肉回来,结果采买的人说,现在没有猪,只有豕。

王则之不解,等人把豕带给他看之后,他才知道。

豕就是猪。

原来,把猪的名称改了是为了避讳皇室的姓氏。

古代皇权社会,“避讳”是一种特有的制度,尤其是文人如果在交谈或书写时不注意,可能会被砍头。

“避讳”这一观念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一说起源于西周时期。

史书《左传·桓公六年》中记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从“避讳”的种类来看,主要分为“国讳”和“家讳”,其中“国讳”最常被人提起,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探讨“国讳”问题。

“国讳”最主要回避帝王的名字,如果遇到一般采用下面几种情形:用同义字或者近义字来替代;用同音字来代替;留空白;删字等等。

举几个例子,避宋太祖赵匡胤讳,“匡”字少最下面一横;避汉高祖刘邦的讳,“邦”字改为了“国”。

朱元璋登基之初,朝廷对名讳管控不严,随着各地反叛实力被平定,朝廷才开始对“避讳”管控渐渐加强。

毫无疑问,“猪”字跟“朱”同音了,怎么办?

必须避开,这是一定的。

否则说“杀猪了”,完全是要造反的节奏,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于是,明朝就用“豕”或者“彘”来替代猪。

明帝,朱厚照。

他不仅姓朱,还属猪。

他对别人乱喊猪字和烹宰猪肉的事十分的在意,曾经下令全国范围之内不允许再杀猪,不允许吃猪肉,也不允许提猪字,他实行了全面禁猪令。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在古代牛都被用来耕地,生活所需的也就是猪肉和羊肉等等,朱厚照这样的做法就跟断人财路一样。

更何况古时候不管是祭奠先人还是祭拜天地,都要用到猪头摆在文案上。

最后朱厚照不得不自己撤消了这条命令。

不过,对于猪的称呼却是流传了下来。

于是,民间多称猪为豕。

除了杀猪宰羊外,这天开始,各营军士也是一齐动手,大家一起和面做饺子。

一大锅一大锅的饺子不断出锅,让众人看了都很满足。

和肉一样,过年这几天,各营军士人人都可以敞开肚子吃饺子。

难得啊,多少年了,很多人己经忘记了饺子的味道。

那小麦磨出第一道粉为精白粉,做出来的饺子劲道十足。

不过白面珍贵,很是难买,要到归化城里,或者大同府才能买到。

虽然王则之每天让他们吃饱,不过平日也只是吃些粟、高粱等小米杂粮,有时又吃小麦磨了三道四道后,杂满麸皮的黄馒头与黑馒头,今日总算可以吃个痛快了。

在各营军士的忙活欢笑中,众人对归属的军营感情也越发深厚。

王则之的兵马建成,虽不到一年,但很多人己将军营视为自己的家,往后的根。

腊月三十,军士们的家人开始频繁走动,前往军营驻地找自家的男人。

对于这一点,王则之早有打算。

每个兵士分配到哪里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只要打开册子查一下,立刻就能查到。

过年,王则之是允许军士们与家人相聚的。

对于这些家属,能够很快查到自家男人的所在地,一个个都很是高兴。

这一天,哨探传来消息,于忠已经将叛变的马福一班人马全部绞杀,正在前往杀虎口。

于是他带着两班擅弓箭的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