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完成了扣留袁婉茵的任务,对嘉平帝有了交代。
于是在送走袁秉之后,叮嘱曲氏:“看好了人便可,也别苛待了。”
毕竟袁秩还是宜佳公主的驸马,石家总是要给宜佳公主和娴妃一点儿面子的。
唯有曲氏十分憋屈。
她觉得袁婉茵就像是一颗烂柿子,看着表皮鲜红光彩照人,其实凑近一看,那薄薄的一层皮下,内里已经烂透了,还飘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本该是躲都躲不及的麻烦,偏偏这个麻烦还落在了她的手心里!
真是!
碰也碰不得,扔也扔不掉,十分膈应!
但是石司明发话了,头顶上还有石太师看着,石太师之上还有一个嘉平帝在盯着。
她只能忍气吞声,将袁婉茵好生供起来。
“是,妾身知道了。”
于是,袁婉茵待着的那个小园子里,多了两名伺候的丫鬟。
袁婉茵懂得这是曲氏的让步。
搬走是不可能搬走的了,解除侍卫的把守也不可能,因为曲氏不可能冒着她会逃走、会与石垣接触的风险,将侍卫撤走。
也只有给她派两个丫鬟伺候起居了。
也有监视的意思。
可惜,其中一个丫鬟在另外一个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给袁婉茵手里塞了一个东西。
袁婉茵惊疑不定地抬头看了她一眼。
那小丫鬟却若无其事地转身去做别的事情了,好像方才那个举动只是袁婉茵的幻觉一般。
袁婉茵握紧了拳头,到底没有将此事声张出去。
到了夜里,袁婉茵将两个丫鬟都打发了出去,自己钻进帐子里,借着窗纸映进来的微弱烛光,悄悄将那个东西拿了出来。
是一张不过寸余宽,一指长的小纸条。
上面只有两个字:静候。
那风骨挺秀的字体,她一眼便认出来了,是大哥袁秉的亲笔。
大哥真的没有放弃她。
她将那纸条看了又看,紧紧攥在掌心里,又重重按在胸口上,任由泪水从眼眶滑落,洇湿了软枕。
随着陈荣被释放,西北也传来了多次捷报,西宛的求和书也送到了。
西北战事逐步进入了最后收尾阶段。
这对大凌而言,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议和之后,大凌将获得西宛和百蛮的赔款,得到大片的城池,还有战败国的岁贡等等实际上的利益。
还能够将大批资源从西北战线上释放出来,支援北方赈灾事宜,缓解国库压力,减轻南方各州的粮食负担。
不一而足。
但也不可避免的,围绕着议和的人选,周王一系跟吴王一系又吵起来了。
议和跟赈灾不一样,赈灾刻不容缓,但是议和嘛,反正大凌是战胜方,稍微拖延一下并不影响大局。
嘉平帝也就任由他们去吵。
但是本该此时出发去西北收拢手中兵权的陈荣,行程却被此事给耽搁了下来。
仗都打完了,陈荣即便八百里加急赶过去,也捞不到任何好处了。
反而他这个时候过去,很容易会被人误以为是去抢功劳的。
西北军可能不是那么在意他抢一点功劳,但是后面去的那批由权贵子弟组成的援军们在乎啊!
陈荣抢的,可是他们的功劳!
这场战事本来就是西北军吃肉,他们喝汤。
陈荣再来伸一伸手,这汤都不够分了!
绝对不能让他来!
即便陈荣有嘉平帝背后撑腰,但是涉及到这种切身利益之事,嘉平帝一个人也扛不住满朝权贵的集体抗议。
只能暂时妥协。
石太师这个老狐狸立马就看到这里面的机会。
他劝周王:“此事已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