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界?”听了王迪嘴中久违冒出来的“新词”,双方都停止了争辩。
终于不吵了,王迪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在脑中飞快旋转,琢磨着怎么去忽悠双方。
租界,对于国人来说,实在是近代史上憋屈的一页,给大中华打下了一个深深的挥之不去的殖民地烙印。
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对于从未听过租界一词的刘谌和张悌等人来说,却也正好让自己混在中间上下其手,在满足双方的底线同时,从中捞点什么为己所用。
政治嘛,无非就是妥协谈判,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王迪随即便发现双方脸色有都有点不太好看,一问,这才明白,误会了,这个词间接的触及到了两国一个历史上很尴尬的问题:荆州。
当年,周瑜死后,接班的“鸽派”鲁肃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是很信得过鲁肃的(赤壁之战鲁肃力主抗曹),一时没转过弯来,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鲁肃呢,也不是什么慈善家,还是希望刘备能够强大一些,真正成为个有点分量的盟友,联手抗曹,稳定江东,毕竟,光靠着赤壁之战后面捡漏蹭经验的盟友,用处不大,所以,就把南郡“借”了出去,注意,所谓的借荆州,其实就是借了个南郡,而不是全部荆州。
不过,刘备这厮饥渴难耐,发展太快,不仅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占据政治制高点,还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后来更是占据了整个益州。
盟友是个菜逼的话会影响自己对抗曹操,但是,盟友发展太快的话,对自己反而也是个威胁,所以,后来双方兵戈相对,但是因为麻杆打狼两头怕,所以,最后和平收尾,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两家各占三郡。
在刘备看来,这事就算是摆平了,当初借我一个,我还了你三个,里外里你还赚了一个。
但是,在孙权看来,这只是权宜之计,老子借你的南郡可没还啊。
其实,还是因为被人家占据了上游,心里不踏实。
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骚操作。
荆州之失,是蜀汉方面的痛,而借荆州,则是东吴方面不爽的外交事件之一。
之所以脸色难看,是因为双方都误以为王迪口中的“界”是“借”,想起了前朝往事而已,听完王迪的解释之后,尤其是强调租界是有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是十年还是多少,可以谈,到期之后也可以续约也可以终止,就看到时候大家合作的愉快与否了,双方,尤其是刘谌的脸色,才正常了一些。
刘谌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当然是丧权辱国的割让领土行为,至少这个时期,我们汉人还是很有骨气的,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话说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堕落的呢?呃,好像就是司马氏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啊。
而租界的存在,至少,在国家主权的角度上,确保了领土主权还是属于光复之后的大汉。
听了这话,刘谌表面看还是无动于衷,心里却是松了口气:嗯,王迪这小子,还是很够意思的嘛,没有忘了自己当年的“全力栽培(话说……有吗)”,现在,还知道向着自己,不错。
别看刚才立场强硬,但是,那只是为了争个面子,刘谌,还是不愿意关系恶化的,倒不是非要靠着这个外援真能帮助什么,吴蜀“合作”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貌合神离,多次北伐,一点默契都没有,但是,不帮忙也别添乱不是?这要是没谈拢没安抚好,关键时刻再在后面来一下子怎么办?有前科的啊。也好,正愁着呢,王迪就递了个梯子过来,虽然说并不明白其中有什么含义,至少,保证自己没卖地给祖宗丢人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