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们需要更多些思考(3 / 4)

重要性毋庸置疑。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运动员成绩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把这些所忽略……

毕竟运动员是比赛的主体。然而,这个主体却是需要教练员们来培养,培养的方式可能各种各样,好坏最终还是要靠成绩来判定。正如此次的室内世锦赛,虽然他与奥运会在规模和水平上都不能相提并论,但可以看做是奥运会的一次练兵,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

通过12名运动员,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次参加室内世锦赛是多数人,但是,比赛的要求就是要每位运动员奋起追赶,至于是否是第一次参赛,是否经验不足或发挥不好,这只能从培养上去找问题。

试问:有许多外国运动员也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为什么人家就能发挥得好?再问:为什么别人大赛就能稳定发挥,你还是不能?何况,我们自家并不是没有这样稳定的运动员,比如沈欢、比如赵林,也比如杨祖耀、刘祥。

说到培养,笔者需要和大家分享一段对话。

在比赛结束当晚,笔者有幸获得了采访国家田径队接力总教练林幕指导的机会,也是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笔者听到了一段林指导和他的运动员杨祖耀之间的谈话。

谈话内容,笔者做了部分删减,具体如下:

‘……’

‘……’

‘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知道的全盘教给你,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场场比赛来加深学习。直到有一天,可以在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我不希望我手下的运动员,只是一个不知变通的比赛机器,更不希望将来离开运动员岗位后,只剩下那些功劳簿上的记忆。如果连做个什么事都还需要从头来过,那是我这个教练的失败!’

‘一位优秀的运动员,更应该学会思考!’

是的,要学会思考,林指导的培养方式笔者不予置评。但从这次的比赛中的种种情况来看,似乎已经可以反映些东西。

比赛错误屡犯不禁,水平意识机械不知变通,离开教练不会比赛,遇到问题无法思考,这只能说明在培养上出现了问题……

几个项目,或者几名运动员的成绩突破,掩盖不了我们目前整体还依然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些弱势的地方有先天方面的体质问题,但不可否认,后天的培养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技术、心态、理念意识,我们需要真正去下下功夫,我们更需要多些思考……”

文章在国内媒体的各种引申下,影响范围在逐渐扩大。文章所列,林幕在对话中所表达出的观点渐渐的吸引了诸多资深的从业人员、专家、学者的加入讨论,一场关于成绩与培养,认同与批判的辩论也悄然的拉开……

……

时间过的飞快,离室内赛结束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结束了欧洲一行,收获了荣誉的他们,回国后受到了来自体总和田管的表彰。连续几天的各类表彰大会,可谓痛并快乐着。

结束了纷扰琐事,一切又回归往常,前事已过,他们也需要为下一段征程准备了!

国家训练基地

一大早的,田径训练场就迎来了为数不少的运动员到来。

林幕所领衔的接力总队则是全员回归,又一次聚集在了同一块训练地。

不时穿梭于跑道和各处训练设施的运动员、服务的工作团队,紧张忙碌。

随着时间过去,国内外的室外比赛即将开场,能有比较长的稳定集中时间将会越来越少。因此不论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显得格外珍惜。

“休息五分钟!”

吩咐了一声朱昆休息后,陈国斌就朝着训练场边快步走去。

每天的训练日常现在都有了一定的规程,晨练、训前热身、常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力量训练,他现在也熟悉了这样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