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月球(五)(1 / 2)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2657 字 2021-12-15

7月18日。

三个硅钢合成舱成功抵达广寒宫基地。

运输飞船将三个重达28吨的硅钢合成舱卸下来,运输飞船停泊的位置并不在港口区,而是在距离科研区向东,大约1.8公里处。

实际上,目前港口区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需要陆续进行完善。

但是完善基础设施,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以金翅大鹏号+长11的月球有效载荷计算,最多一次只能运输94吨物资。

比如这一次运输三个硅钢合成舱,一共用了84吨载荷,又往三个太空舱塞了8.2吨相关的维修零配件。

接下来还有三个铝合金合成舱、两个材料加工舱、一个稀土提炼舱等,这些太空舱将拼凑成为广寒宫基地的工业区,实现月球本地大部分基建材料的自给自足。

如果不实现基建材料本地生产,哪怕用近地轨道组装的长13,九百多吨的月球有效载荷,也是杯水车薪。

比如港口区的规划建设中,初步计划是建设三个飞船泊位,要求每一个泊位的地面,要铺设泡沫硅钢,再用特制的纳米铁粉和纳米钙粉,填充在泡沫硅钢的细孔中。

然后利用纯氧注入机,让纳米铁粉和纳米钙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钙,让泡沫硅钢作为骨架,形成飞船泊位。

而每一个泊位的面积,是1公里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公里,泊位的地板厚度要求达到0.5米,需要投入50万立方米的泡沫硅钢,重量大约60万万吨。

这仅仅是一个泊位,加上电车轨道、其他配套设施,整个港口区的初步规划中,要消耗300万立方米的泡沫硅钢,重量大约是360万吨左右。

显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量,如果加上未来要扩建的生活区、科研区、工业区之类,至少需要上千万吨的泡沫硅钢,以及数量差不多庞大的四氧化三铁、氧化钙、氧化硅、铝合金之类。

没有月球的本地工业支撑,根本无法建设出一座真正的月面城市。

就在广寒宫基地忙碌着安置硅钢合成舱的时候。

风暴洋南部。

在距离开普勒环形山向南,大约276公里的月海中,诺亚会的月球基地就在此地。

一个星期前,成功登陆月球的海尔森?霍克、韦德?克拉克,正心情忐忑地忙碌着。

诺亚会在月球的基地叫“前哨1”,目前重重量为75.4吨,拥有六个太空舱,其中三个是生活舱,剩下三个则是科研舱。

而nasa在月球的150~1250公里管道上,陆续布置了6颗相关的卫星,用于辅助前哨1。

看着窗外逐渐黯淡下来,韦德停下手上的工作,穿着简易的舱内宇航服,回到生活区中,他用热水湿布擦了擦脸,以及身上黏糊糊的地方。

从另一个科研舱回来的霍克,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伙计,今天情况如何?”

“还是那样,很多化学合成的效率,比蓝星内部低了,甚至出现完全不反应,或者反应出其他化合物的情况。”韦德无奈的摊摊手。

显然nasa的科研部门,在太空材料的合成技术上,仍然选择走传统化学路线。

虽然国际科学界,也有不少材料学家在研究电场合成,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理论,大多都是在死磕一两种化合物的合成。

这种一盘散沙的情况,自然造成了电场合成技术不受nasa待见,面对紧迫的太空竞赛,加上严峻的内部经济问题,nasa不敢随便尝试,毕竟现在电场合成在明面上的情况,仍然是前路一片茫然。

追求加速实现月球殖民地建设的诺亚会,也不会允许大量资金投入电场合成中,他们只能一点点改进传统化学合成,让其适应月球环境。

通过两颗通信中继卫星,俩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