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的守军似乎比昨日多了数倍,箭矢、飞石等也比前一日更加密集。
这次,联军甚至都没有人能攻到城门。
惨重的损失让另外两国主将及时拦住继续攻城的号令,三人商量之后,达成共识,暂且收兵。
第三日,联军由陈、蔡两国主将共同指挥。依旧无功而返。
当晚的幕府议事,叔段仍然缺席,三人咒骂着他的狂妄的同时,便议定次日攻城,由三人直接领兵上阵。
第四日,三国主将群策群力,调动兵马,应对郑国的防卫。
终于,三方相互策应,又有着主将的领导,联军再次攻到了的城门。
城门再开,城中郑军被迫应敌,与联军战在了一起。
带兵破门的是宋国主将,这次他已有所防备,是以郑军开门应敌之时,并没有被打乱阵型。
面对郑军的故技重施,宋国主将率领着堵在城门口的联军,与郑军战在一起,只等着吊桥放下,便可以与后军相互接应,吃掉这支队伍。
可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太好了,这次郑军根本没有放下吊桥,而是就守在门前,以多击少,靠着步兵对门前的联军散兵施以重击。
这时想撤也是无路可退,后面的联军还在源源不断地通过渡桥往城门前攻。而门内的郑军却是死守阵地,形成一夫当关的态势。
如此下去,联军只会在这里损失得越来越多。
宋国主将也并非平庸之辈。此时,他决定冒险带着士兵往城内硬攻。
若郑军人数不多,此着确实是一招不错的反败为胜之法。
可偏偏,宋国主将没有料到,城内郑军的数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多上太多。
此时,他已无力回天。
无奈之下,宋国主将放弃进攻,突围到门外,勒令军队撤退。
联军军队得令,开始后撤。
这时,郑军落下吊桥,大军出击。
联军溃不成军,惨败而归。
宋国主将在队伍最后面断后,且战且退,但很快陷入了郑军的包围。
接下去,郑军就要生擒宋国将领了。
这时,联军的军队忽然回头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