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英,总而言之,这一次参观大家的感触极深,震动很大,我感觉得到,虞臣公和伯辅公都有些坐不住了,经常在一起嘀咕,……”贺逢圣含笑道:“可能他们还有些不太甘心,但是却也觉察到了其他人态度的转变,所以很着忙着急,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来应对。”
实际上对冯紫英来说,江南和湖广士人这边反而不是问题,真正有问题的就是北地士人这边。
江南士人已经散了,或者说不少人已经倾向于接受自己的很多观点和想法,其中江南商人在里边居功至伟,当然这一波参观不过是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湖广士人服从性更强,在官应震和柴恪与自己达成了合作协议之后,这些士人虽然可能或多或少还有些不太理解,但是还是愿意合作,或者说先配合合作,内心态度观望居多,但是只要看到真正的变化,相信他们会慢慢接受,而这一次参观也对他们触动很大。
难以处理的反而是北地士人中的顽固派保守派。
崔景荣和王永光这种中立派更愿意以一种开明的态度来支持自己,但是像韩孙为首的保守派却不肯接受,甚至还觉得冯紫英作为北地士人青年领袖现在成为了首辅,反而全盘接受了江南商贾很多观点,加以攻讦。
但这一次的参观对这帮人触动很大,即便是保守派中很多人看到了京畿和永平府以及榆关港的巨大变化,也是触动很深。
都是北地士人,对永平府和遵化、榆关这些地方十年前是什么境况十分清楚。
连兵部设立在遵化的铁厂几年前都举步维艰濒于倒闭,但是一旦转换机制之后,就焕然一新。
榆关港的繁忙更是让人觉得北地也有了可以和江南那边宁波、泉州媲美的商业大港,进出的货物那车水马龙景象让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铁轨率先出现在北地而非江南,这也极大地增添了北地士人的自信和自尊。
在他们了看来,并非北地发展不起来,而只是没有选择准合适的方向与领域罢了,北地一样可以繁荣起来,不亚于江南。
“克繇,其实我能理解虞臣公和伯辅公他们现在的心情,这么些年来一直固有的思维和观念被颠覆了,很多他们一直视为天条正朔的想法不可行了,需要改变了,觉得难以接受和适应,就如同前宋的王安石变法一般,祖宗之法不可变,但是世界是在变化发展的,老是抱着旧有的那一套,也不管还适应不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那只能是最终成为阻挡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冯紫英也不无感慨地叹息道:“明日就是大朝会正会开始,我会首先就未来五年我们大周要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前进进行一个相对客观可行的描述,这前面的参观其实就是一个预演,让大家能明白我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并不是说每个地方都有条件变成永平府或者遵化县那样,因地制宜,作为地方官员,你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指定发展的规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挖掘各府州县自身的潜力,不能就这么养尊处优地坐在衙门里混日子,这也是日后吏部和都察院根据考成法要对各省府州县考评的最重要依据,……”
冯紫英的这些观点和想法不仅仅是和贺逢圣谈了,这一段时间里,也就是在官员们陆陆续续抵京这一段时间里,除了这些同学外,更多的冯紫英还是根据练国事、崔景荣、柴恪的引荐推荐,主动与这些来自各省的官员进行谈话。
这些很多自己从未打过交道,或者只闻其名,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官员,只要是有着主动进取和思想开明的官员,冯紫英都很愿意和他们沟通交流一番,这样可以更广泛听取来自各地的意见,同时也能接触到更多自己原来不熟悉的官员群体中。
这么粗浅的一谈,未必就能让人家心悦诚服纳头就拜,但是沟通始终比不接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