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这才步入正题。
&esp;&esp;“冯相病了,病得不轻,我去见也没见着。”左良玉耷拉着脸。
&esp;&esp;“于是你就回来了?”黄得功一脸不信,“难道还要我去跑一趟不成?”
&esp;&esp;“我打听了一下,冯相一个人都没见,除了最初三位阁臣外,恐怕唯一见了的就是练国事了。”左良玉目光里多了几分阴冷,“我去找了练国事,练国事也一推千里,什么都不肯多说,只说这裁军之事不归他管,让我去找孙承宗和熊廷弼,孙承宗态度倒是还行,但是只说要服从大局,如何如何,那熊廷弼却是满嘴官腔,还把我训斥了一顿,说我等武人只管安心训练打仗,没有资格来过问这等国家大事,他妈的,要裁我手下的儿郎,我居然还不能过问?兵变算谁的?弄得我险些就按捺不住了,……”
&esp;&esp;对孙承宗,二人一开始还能称稚绳公,到后边就是直呼其名了。
&esp;&esp;像黄得功和左良玉这些武人本来就对文臣嫌隙甚深,可以说满朝文臣,除了冯紫英外,没有人能入他们眼,就算是孙承宗、熊廷弼这些顶头上司,一样是心中不屑,只是碍于上下级和文武之分而不得不隐忍罢了。
&esp;&esp;
&esp;&esp;黄得功深有同感,这几年他和左良玉都一门心思带兵,可以说打造出这蓟镇最精锐的两部军队来,二人几乎全副身心都扑在了军中,也和手底下的儿郎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现在一句话就可能让他去裁掉三成甚至四成的儿郎滚回家去种田,这如何能让他们接受?
&esp;&esp;“就算是要裁军,那打发儿郎们的安家费呢?总得有个说法吧?总不能都一视同仁,还和前几年一样吧?”
&esp;&esp;黄得功也知道裁军是大势,不可避免,但是少裁,而且还要为裁掉的儿郎们多争取一分安家费,这却是必须要争的。
&esp;&esp;“恐怕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好,甚至还要更糟糕。”左良玉吸溜了一下牙缝,摇摇头:“我找熟人问了一下户部,户部那边说裁军的安家费还是要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来,说裁军数量太大,就算是按照原来的规矩来,户部都支应不起,可能会分成三年来支付,……”
&esp;&esp;黄得功懵了,“那意思是分成三年来裁军?”
&esp;&esp;“并不是,而是先让被裁的儿郎们先回老家,然后安家费分成三年来分拨到位,由地方上来发放,……”左良玉嘴角已经多了几分狠辣和桀骜,“不说数量了,这么搞,我们怎么向还在军中的儿郎交代?这是存心要逼反我们,再演一次宁夏之变么?”
&esp;&esp;“这是真不把我们当成一回事儿啊。逼着儿郎们造反么?”黄得功倒吸一口凉气:“难道其他各镇,还有京中诸军就这么视若无睹,太平无事?”
&esp;&esp;先不说数量,但是这种裁人方式,铁定要出大乱子,起码他自己手底下这帮兵,他就摆不平,就算是他自己换位思考,也一样要闹兵变,到那时候还裁个屁的军,只怕又要招兵买马去镇压叛乱去了。
&esp;&esp;终于说到关键处,这也是此番左良玉去京中的最重要的步骤,就说要去打听一下京营以及宣府军乃至其他各军镇的动向。
&esp;&esp;这是涉及到整个大周百万大军命运攸关的大事,真要裁撤四十万大军,谁能受得了?
&esp;&esp;“京营那边,也有异动,甚至包括可能不会牵扯太多的上三亲军也一样,都在串联,只是大家现在都还藏着掖着,都还在观望。”左良玉沉声道:“宣府军那边,尤世功倒是安抚得好,但是那也只是话说得好,说一定会和兵部交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