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安见闻(1 / 2)

世人皆知长安繁华,胡商不远万里,穿越沙海,自拂林、大食来此,日本更是派出遣唐使前来学习礼仪、文学、技法……

礼乐传来启我民,当年最重入唐人。

晁衡十九岁被派往大唐,至今仍记得当初自己跪在神社之内,向住吉大神祈求平安的场景。

可惜,五百人的使团最终只有半数活着踏入唐土,其他人要么染上疫病,要么被鲸波吞噬。

一旁,陆离的视线从一名昆仑奴身上挪开,随口问道:“晁卿,你来长安多少年了?”

“二十有七年矣。”

说到这里,晁衡摇了摇头,心中更添几分感念,扶着颌下胡须,叹息道:“昔年在难波登舟远渡时,尚未及冠,青春仍在,而今却可自称一声老夫……不知此生能否魂归故里。”

话落,晁衡出神地望向东海方向,想到了家乡的濑户内海。

二十七年前,他还不叫晁衡,而是阿倍仲麻吕,因为汉学基础、人品礼仪受到鸿胪寺官员们的认可,随使团抵达长安后,破格进入大唐最高学府太学,学习深造。

随着时间推移,同批来唐的伙伴一个接一个回国,唯独他不愿离开,并非留恋大唐的富贵与繁华,厌恶家乡穷苦,而是渴求知识,《礼记》、《春秋左传》、《尚书》、《周易》……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而太学毕业后,他选择参加科举,意外地考上了进士,事实上,阿倍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海东偏僻小国的蛮夷,竟能受主考官青睐,一时间感激涕零。

再后来,当今圣人在含元殿面见全榜进士,他不仅有幸得见龙颜,还被赐了一个名字——

晁衡。

自此以后,官运亨通,太子宫左春芳经司局校书郎、门下省左补阙,圣人前段时间说,要升他做仪王友,职掌侍游和规讽之事。

五品官,这是多少唐人梦寐以求的职位,穿小团花的绫罗红袍!

这种恩情,晁衡觉得用一生都报答不完,可今年来唐访问的使团却传来消息——

他的故友下道真备依据在唐所学,创立了日本法律和片假名。

一边是对大唐恩德的感激,想要在此奉献一生,一边是造福国家、孝顺年迈父母的感怀,晁衡心中深感纠结,好久不曾饮酒了。

不过,今夜的宴会让他暂时忘记了忧愁,满怀期待,因为好友李白、王维等人都会参加。

念及此,晁衡收敛思乡之情,回神看向陆离,邀请道:“陆寺卿今晚可有闲赴宴?贺监即将致仕归乡,李太白、王摩诘在平康坊设宴,为其送别。”

“若卿能往,定能成就一桩盛事。”

什么叫盛情难却?

看着眼前这位国际友人,陆离感觉这就是了。

另外,眼下虽然不是剧情世界,没必要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去结交历史名人,但能和李白一同宴饮,见识诗仙风采,不比一人独酌好?

因而陆离没有推脱,爽快道:“既然如此,那本官就叨扰了。”

“寺卿莫开玩笑,您能来赴宴,吾等欣喜还来不及。”

就这样,两人关系又进了一步,话题也变得随意起来,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晁衡在说,从日本风物,到初来大唐的窘事,边走边聊。

而一路行来,长安风物次第呈现在陆离眼前——

为甩开卫兵,直奔人最多的西市,现在离开西市一路东行,行程贯穿半座长安城,所见风物实多。

先是繁华,而后稍稍冷清一些,现在又变得热闹起来。

特别是离开明德大街之后,行至平康相邻几坊,纵使没有进入坊市胜览,仅仅在街上见世道行人风貌,也感觉有些目不暇接。

等到了东市,准备拐入平康坊时,阔街竟发生了拥堵,粟特商人的驼队遇到围观参军戏的群众,不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