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火药监建成(1 / 4)

见李承乾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林轩也没有再多说。

事实上,要想做到平衡,光靠手段,是不行的。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那个权谋,能够玩的转平衡的。

最重要的还是靠制度。

三省六部看似非常合理,却也有不少缺点。

要说历史上最好的制度,应该是明朝的内阁制度。

明朝出过好几个非常奇葩的皇帝,有几个皇帝不喜欢上朝,甚至连大臣都不见。

明朝存在两百七十六年,其中有近百年,出现没有皇帝上朝的局面。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依旧得到了发展与进步,也算是一件奇事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全部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不过这样也造成明朝皇帝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导致皇帝非常劳累。

后面的皇帝就弄出内阁制度,让人替他处理政事,皇帝只需要批示盖章。

后面皇帝觉得光是批示盖章也非常麻烦,干脆把这些活交给了太监。

内阁大臣虽然可以处理奏章,颁布政令,但是他们的政令需要太监审阅批准后盖章才会生效。

太监只有选择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权利,并没有草拟政令的权利。

而文官和宦官是天然对立的,根本不可能联合起来。

这就导致皇帝即便许久不露面,依然不会被架空。

明朝出现很多宦官专权,和文官专权的事情,但是皇帝只要想收拾他们却非常简单。

所以明朝虽然许多皇帝不管事,但是天下还算安稳。

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这也想管哪也想管,反而把明朝整灭亡了。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明朝灭亡和崇祯关系不大,毕竟那时候局势糜烂,崇祯根本没有能力力挽狂澜。

事实上,明朝的灭亡和崇祯的有很大的关系。

崇祯没有继位前,明朝还曾打败过清兵的进攻,然而崇祯继位后,疑心太重,导致一败再败。

明末的时候乃是小冰河时期,关外气候非常恶劣,这也是清兵急着入关的原因。

如果崇祯继位后,保持原来的局面,清兵根本入不了关,光是恶劣的天气,就能让满族实力大损了。

虽然内阁制度好,但是林轩并不打算和李承乾提。

先不说李承乾现在只是太子,根本没有改革制度的能力。

就说废除宰相制度,会极大的增加皇权,必然会被天下官员反对。

历史上改革的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不管成功失败,都会得罪很多人,最终就会被皇帝丢出去,平息众怒。

李承乾中午在林家用了膳,就离开了。

上了马车,李承乾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之前他就感觉到林轩在疏远他,这次登门,看似是向林轩请教,实际上他是在试探林轩。

而林轩的态度很显然不想帮他。

林轩在李承乾走后,也想明白了李承乾来的用意了。

心里不仅感叹,皇家人真的没有一个简单的,每个人都有七八个心眼。

……

入冬没多久,火药监已经建造好了。

其实火药监建造并不难,无非就是建造一些工坊和居住的地方。

之所以用了这么久时间,是因为在火药监外又建造了一个城墙。

城墙比起一些小县城的城墙还要高大几分,可见李世民对火药监的看重。

林轩得到消息,来到火药监逛了一圈,刚出火药监,宫里就来人传他入宫。

“参见父皇!”林轩躬身一礼。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火药监已经建造好了,工部已经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