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三组对比(1 / 2)

外科艺术家 医用口罩 287 字 2022-06-06

众人的注视下,只见赵培儒用非吸收线,加固膈肌脚,重建食管裂孔修补。

随后,将食管后方拉伸到食管右侧,经胃底对远端食管行270度包绕。

接着,再用非吸收线做三针缝合处理, 胃后壁固定在食管的左右侧,两针间距在一厘米,建立两厘米包绕圈……

众人目瞪口呆的发现,在赵培儒的操作下,270度的包绕,已经完成了!

“这……这就完成了?”

“这怎么做到的, 我没看清啊!“

众人都傻眼了。

技术难题据说非常高的270度包绕, 怎么在赵院士的手中,这么轻松就完成了?

此刻,众人甚至有些怀疑,之前的前辈们,是不是没有好好做这个研究?怎么看起来很简单轻松的样子啊?

但众人内心深处明白,这实际上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轻松简单,而是蕴含着非常多的智慧在里面。

就比如为何要用拉伸到食管右侧,为何要以“通过一根手指”为松紧度,这些全都有充满智慧的考量在里面。

正是因为这种种细节,才能让这270度包绕成功实施出来。

“赵院士这……哪是提出研究方向啊,这直接是提出解决办法了。”

吴海众心中感慨一句。

早就听说赵院士的项目组成员,是当的最轻松的,往往很多重大决策方向,重大难题,赵院士就给解决了,下面的团队成员,只需要做一些不费脑子的“死活”就行。

可现在看来, 吴海众发现, 这些人说的还是太保守了!

模拟手术之后, 赵培儒这才带着众人,详细剖析这种改良术式的原理,应用的医学医理。

这一通解释后,众人恍然大悟,模拟中不理解的众多难题,终于都清晰明朗起来。

尤其是吴海众,得到了赵培儒“开小灶”式的教导学习。

这次的项目,并不是只做一台手术就够了。

而是每一个组,都需要完成20到40台的手术,做出统计平均值,然后三个组再进行数据对比。

所以赵培儒要把小吴给带出来,让他来做那么多台手术。

很快,第一例病人,从袁振桥的原nissen组哪里协调过来。

赵培儒带着吴海众,亲自做了一台手术。

随后的第二台,便开始让吴海众逐步熟悉主刀,担任主刀。

从第四台手术开始,吴海众已经可以自己独立承担下一台手术了。

甚至到后面的几台手术, 赵培儒都可以去旁边办公室摸鱼“扫雷”去了。如果手术团队遇到意外、难题, 再叫他也不迟。

……

海市静中医院。

团队众人,一直都密切关注着江南省医科大附属医院那边的情况。

“不知道赵院士, 做的怎么样了。”

“听说他已经改良技术成功了,都已经做了几台手术了,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希望结果快点传过来吧。”

已经接受现状的众人,反而愈发期待赵培儒能做出成绩来。

那样,他们的项目就能升级了,科研点数就能增多了。

“快看,数据传输过来了!”

一直盯着电脑的工作人员,快速道:“江南省那边,改良n组已经完成的五台手术,数据上传到系统上了!”

众人刷的都围拢到显示器旁来。

一双双目光,都齐刷刷的盯向了那几行数据。

“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在103分钟……”

众人只看到这第一个数据,就情不自禁的咕咚咽了口口水。

原n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在130分钟左右,而他们t组的手术时间要优秀一些,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