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慈烺这种公器私用的行为,他全当没看见,有啥好说的,公器说白了还不是他家的东西,朱慈烺要用只要他老子没有意见,其他人有意见也是白搭呀。
而从崇祯的态度来看,对于这个儿子那是非常满意的,勤奋好学,做事有章法,仅仅六七岁的帮他解决了几件大事,又明理聪慧。
有时御史劝谏的奏章送到崇祯面前,崇祯也只是微微一笑,跟王承恩自信的来一句:“太子做事必有缘由,以后再有这样的奏章不必理会留中不发。”
说道消息渠道,司礼监哪里需要记者,东厂和锦衣卫绝对是最好的‘记者’能把你家祖坟都刨清楚那种。
所以第一版的报纸第二天就做好,朱慈烺看过之后,虽然很稚嫩,但是成长不都需要时间吗。
果然报纸样板送到崇祯手里,崇祯对于中缝的广告只是一笑置之,浏览了一遍之后崇祯开口问道:“太子打算怎么发行?”
王承恩递上奏章:“太子已经安排了,司礼监做好样板送到御前预览,陛下要是觉得没有问题,邸报司会立刻开印,然后样板送往南直隶,中都凤阳府,西安府和成都府,此四地也会设立印坊。京城最先售出,其余根据距离远近印好既售,每份报纸十文钱。”
崇祯翻翻报纸,比划了一下:“这文言版还好,这白话版两张大纸都有一本书的量了,卖十文岂不是亏钱?”
王承恩摇摇头:“这奴婢就不清楚了,经营之术奴婢可不及太子殿下万一,太子殿下言道‘仅中缝广告这些他都愿意承担所有发行费用。’”
崇祯愣了一下:“这个钱太子府出?”
王承恩看了一眼崇祯的脸色低头:“是,太子殿下说,他既然揽下发行之事,这收入支出他都担下了。太子殿下还让李若琏千户派人到各地采集消息为报纸所用。”
崇祯拿着奏章久久无语:“太子府的用度还充足么?”
王承恩想了一下:“殿下素来节俭朴素,不嘻游玩乐,东宫银钱消耗很少,还算充足。”
崇祯呆了一下:“如此就这么办吧。”
朱慈烺可没有功夫盯着报纸的事情,他现在收入已经开始负增长了,先是曹变蛟那边,接着又是报纸,钱一笔笔的花出去,这挣钱的门路可是一点都没有增加。
朱慈烺看着手里西山地区煤矿开采情况调查。
京城缺煤么?并不缺,京西门头沟一带从辽金时代就有采煤的历史,明朝初期朱棣怕挖煤伤了他的龙脉,一度禁止,但是后来京城人口日益增加,京郊的山林都被伐秃了都不够烧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薪柴资源日益窘迫,紫荆、居庸、雁门一带关口,“绵亘数千里,旧有树木根株蔓延,长成森麓,远近为之阻隔,人马不能渡越,斧斤日寻,树木殆尽年”“山场林木砍伐殆绝”,“数百里内皆濯濯然”。
没办法万历开始放松了对京西煤矿的禁令,所以各方势力也纷纷投身其中,想要分一杯羹。这就导致,京西地区虽然也有官窑和军窑,但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不如民窑发达。万历年间的官方报告称:“查勘官窑仅一二座,其余尽属民窑。”
万历经历三大征又修三大殿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设立了税监,不过以大明商人的尿性,想收他们的税那是门也没有啊!
万历二十五年,朝廷派遣太监王朝督管西山煤矿,一开始收的少了大家还都忍着,后来矿税日重门头沟的窑主群情激奋,忍无可忍,煽动采煤工和运煤的脚夫人等,集体拥进京城,以致“长安门外,满路拥塞多人,皆黧面短衣,不知其数,呼冤彻天,持揭叩地。”
之后内阁大学士沈一贯,奏“但只弃业而逃,无煤入城,京师千万人家,息烟绝炊,饥寒交迫……”
工科都给事中白瑜也说:“今者萧墙之祸四起,有产煤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