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整理了一下思考:“第二步就是推行预算制度啦,到时候根据各部分上报的开销明细父皇就能清楚的知道钱有多少,花在了哪里,怎么花的。
再根据他们提出的预算草案,就可以之道明年将要花多少钱,明年挣的钱到底够不够花。
等到这些数据咱们都掌握了以后,那以后朝廷的那些花费是必须得哪些是不必要的自然就一清二楚了。父皇也不用每为下面的官员要钱的事头疼了,他们用多少怎么用到时候都写的明明白白,到时候就不用怕被忽悠了。”
崇祯认为朱慈烺的很有道理,以前这种账也有人算,每年户部也是有盘点的,各部也会盘点一年的收支。
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一一的糊涂的过,不过这些数据一个部门一辞,一个部分一个账本。
还真就没有人想过把这些东西都拢到一块让事变的明白,这些都是划时代的发明么?
并不是,只不过是朱慈烺了一种新的思路,引入了国家预算这么一个概念。
后世看来每新闻上张口就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啦,财政收入啦,预算审计啦,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大明根本没樱
大明不是做不了,只是没有人想过要这么做罢了。
所以崇祯听完之后豁然开朗,立刻觉得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只是怎么转了一圈,自己这个儿子好像又是要提升统计司的待遇?
虽然现在统计司称为司,但是职级上司正也就是五品六品的样子,朱慈烺这一次把各部收支权全部划拨出去,这就真的成为司级的部门了。
这司一半只比部低一级,有些是六部下设机构,有些是独立于六部的机构,还有各省的布政使司。
这个官职可以是二品三品,也可以四品,但是这样一个权威部门怎么也要给个三品的官衔吧?
对了统计司的司正是谁来着?好像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举人出吧?自己赐的同进士出,破格提拔的五品还是六品司正?崇祯实在不能想象把这么一个自己都记不住的人提到三品大员的位置,下面的官员会怎么想?估计内阁不会同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