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的工业和商业从来不用担心。
可要是皇明商号花上十年乃至二十年来专心平抑物价放弃发展时期呢?
很对商会商行都会乘势崛起,皇明商号的市场份额就会迅速下降。
随着大明一代一代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各行各业,科学研究已经不能成为皇家的垄断项目,特别是能赚钱的科学,这些商会商行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到时候皇明商号想要醒过神来在迎头追赶,失去了优势的情况下肯定会举步维艰。
这些就是朱姬润的担心,当然对于朱姬润来说,也许战争结束之后他的皇明商号大总管的职位就会卸任。
不是也许,是战后这个位置一定要让出来的,但要为后来人留下点什么,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来。
要是给继任者留下一个烂摊子,那他只是退休又不是死了,以后见面多尴尬?
以他这次的功劳来说,那战后混个伯爵什么的肯定没有问题,就是侯爵也不是没有希望,要是陛下高兴,赏个公爵都不是没有可能。
以后朱姬润还是要见人的,还是要见皇上的,这要是继任者回头跟陛下告状,说自己这没做好那没有准备好,那朱姬润就尴尬了。
这一切看似是个无解的问题,实际上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战场缴获,通过跟内阁的连续交易转嫁一部分的压力,降低自己的负债还是很有可能的。
例如等战争结束的时候,要修一条连接亚欧的大铁路吧?是不是到西亚这里在延伸一下,连接亚非?
把整个铁路网建成带来的经济利益心动不心动?内阁有没有兴趣参与一手?
那皇明商号就能把这些工程送给内阁,皇明商号只卖地。
还有各种战略重点城市的港口建设,各种公路网建设,各种专业的产业园种植园建设,这些都会是一门门的生意。
内阁反正有钱,没钱他可以发债借款不是。
这些生意对于皇明商号来说都是投资周期长,收回陈本效益慢的项目,不适合皇明商号来搞。
但是这些项目确很适合内阁来搞,这种大基建除了本身的经济利益,对税收的促进也是一大要点,这些又是内阁的受益最大。
不说多,只要内阁能够承担个二三十亿的钱,剩下的对于皇明商号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