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前两个阶段进攻成果的同时,给予这些新藩国一个落脚点。
意思就是再打下来的地盘就送给藩国了,剩下的难啃的骨头大明自己不啃了,而是丢给狗,看着狗咬狗了。
欧罗巴那边,联盟比预想的要快的多,这些国家前往结盟谈判甚至都没有不同意的。
到了奥斯曼和沙俄和谈的时候,整个欧罗巴已经组成了文明世界联盟,并且开始讨论对奥斯曼的支援和新的十字军东征计划。
这让朱慈烺很不安,看来没有人是傻子,这帮欧罗巴人也是苦大明久矣。
打到现在和谈,朱慈烺还是很遗憾的,欧罗巴那边人口多,土地上,已经没啥抢头了。
但是还掌控在两颗牙手里的南美洲那边还有大片的雨林,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大明还没有捞到手呢,尤其是那些银矿铜矿,真是看着他们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而打一场世界大战,大明是真的没有准备好。
当然朱慈烺非常确信,只要打下去,赢得肯定是大明,因为大个三四年,大明新生代的劳动力就成长了,大明的国力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这么耗下去,这天下有多少人称王,几人称帝了,大明自己的烂摊子又要多少年才能收拾好。
以前朱慈烺始终不能理解,强大的大英日不落帝国怎么会打输布尔战争这种小仗?
不过动用了二十多万正规军而已,这就撑不住了?
现在直到自己手握比日不落更大的领土,更多的军队,但是区区出动五十万军队就导致自己其余地区的兵力捉襟见肘。
还导致了敌人的联盟更大的战争的酝酿。
而第二次布尔战争之后,世界局势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例如在布尔战争刚结束,约翰牛和高卢鸡就签订了协约。
殖民矛盾从世界殖民地的争夺转移到欧罗巴本土的较量。
大明现在不知道会不会导致两个集团的对抗,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双方的对抗对于大明来说是好事。
无论是经济、人口、资源、科技、工业、军事各个方面大明都要优于欧罗巴很多,全面对抗对方只能是把本就不宽裕的资源投入到军事对抗之中。
五月中旬,经过一个月培训的三十万靖安军陆续上岗,大明奥斯曼地区的军队开始调动。
而沙俄也在月中宣布加入欧罗巴联盟,结束了跟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欧罗巴诸国虽然没有直接援助奥斯曼,但是为了表示诚意共同撤出了边界驻军,使得奥斯曼能够全心全意的应对大明的威胁。
奥斯曼帝国这边军队调动频繁,西奈大公亲自担任国防大臣,打算一举从巴尔干和中东地区一举击溃大明。
而大明也在积极的准备这最后一战,按照军部的说法,这一战将奠定以后至少十年的世界格局。
打的好了,所谓的欧罗巴联盟只会乖乖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叫嚣着当缩头乌龟,要是打的不好,那大明就会非常麻烦。
奥斯曼为了这一战役,先后动用了新兵老兵七十万人,已经是倾国之力。
大明这边军部也是在本就不富裕的兵力中支援了三个战区六个师,加上各地抽调的兵力,大明实际的一线作战正规军兵力四十万。
然后还有藩国军十万协助。
双方都在积极准备,预计五月底六月初将会开打,也会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决出胜负。
大明这边朱慈烺正式任命了李信为奥斯曼战役总负责人,升任征西大元帅,为大明复兴历以来首位大元帅,而黄得功和杨嗣昌为副元帅,组成前线战役指挥部。
朱慈烺心心念念的电报也在五月中旬紧急铺设完成,而且成立了军情快报小组,使得前线的战况能在两个小时之内传到京城。
这又是一次百万人以上规模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