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短板(3 / 4)

顽贼 夺鹿侯 5284 字 5个月前

的五镇总兵,在战役里别说协同作战了,单单中路三个总兵,就连统率协调都做不到,充其量是三个在河湟谷地同时行军的参将。

在前线猛将的层面,几个总兵都干得挺好,但远称不上大帅。

一个战术制定下来,有的想干、有的不想干、有的想干不敢干,完成使命时便瞻前顾后,西进不能坚定西进的决心、东撤没有东撤的果断。

没有准备没有情报,就只有一腔血勇,像对付普通流贼一样,只问敌人在哪、甚至不问敌人有多少,就直接扑了上来,然后稍稍受挫,就迷了心智、乱了阵脚。

这样的将领想要成事,需要庞大国力来运营支撑。

而真正讽刺的是,刘承宗也在这个水平线上,唯独在关西的地界上,刘承宗的元帅府比大明的国力强。

在战争准备上,地少人贫的元帅府从进驻西宁就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在钱粮辎重上,元帅府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用作战争。

在军事训练上,刘承宗的士兵没挨过一天饿。

刘承宗甚至已经对五镇总兵把仗打成这样,有了自己的猜测,答案就在王承恩、贺虎臣等人的官职上。

就在他们官职的左都督、右都督、都督同知上面。

五军都督府不仅仅是五大战区,也是对地方军的管理、指挥机构,过去王承恩、贺虎臣这种人的工作岗位应该是都督府,平时管理地方军,遇到战事被朝廷选为总兵官才有领兵权,率军出战。

他们的关注点在精进军务、管理卫军,等到打仗是从一整个都督府调集军队,来了就能战。

如今都督府没了,这些人也不在兵部任职,全靠一个巡抚或总督,自己掌管地方需要兵部允许的程序问题,但这打仗的事不搀和就只是个人形印章,搀和了又未必懂军事。

各路总兵都是靠自己带的军队能打当上的总兵官,他们不需要再像从前大都督一样考虑整个都督府的卫军能力,只需要带一个非常能打的营就行了。

几路总兵都挺能打,凑到一起谁也不服谁、谁也不听谁,你是左都督有啥用,我再打一场仗我也是左都督,都是总兵官,你凭啥命令我?

延绥镇军被突破,固原军和宁夏军没有回援,说到底尤世禄不是总督,如果总督要在后面快被杀了,他俩说啥也会带兵回去完成反包围。

完整的指挥、训练、选拔、屯田、征战的军事系统,变成如今这种参将大乱斗,谁是最能打的参将很重要,但统帅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不重要了。

如今的总兵官都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专项人才,理想状态不是关羽岳飞,而是曹文诏。

刘承宗之所以要分析,不是要在战役结束后给明军鞭尸,而是脱胎于明军系统的元帅府,同样也有这毛病,而且他走到了这个关卡——元帅府最高官职目前是副总兵。

短时间内他亲自出征没问题,但长远来看,这种框架并不稳定。

别的不说,如果他不出征,单让王文秀和杨耀出兵,不遇挫就是势如破竹,一旦遇挫,表现也会和三镇总兵一样进退失据。

不过当下他的对手是大明,这个问题也不是仓促之间拍脑袋就能解决的,反倒是收拾掉王性善的军队,拿下永登连城的土司,向兰州开拔更为重要。

他不打算夺取兰州城,夺取兰州城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朝廷疯狂调兵发动第二次围剿,说实话……刘承宗衡量双方能承受的战争极限,他很害怕短时间里再来一次这样的战役。

再有一场这样的战役,元帅府就是死局。

输了是死,赢了也是崩溃……降兵不收降,朝廷就能继续组织第三次战役,大明可能没粮食,但兵甲制造能力很强,西北各镇后备兵员也很充足,耗到春耕时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