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心思都很活,几个兄弟本身都是手握兵权的封建主,人们跟大哥的兄弟情义也很特别,一般来说兄弟是天然亲近的,但是在他们家,别说兄弟之间不亲了,根本就不熟。
没见过。
几个兄弟都是三、四十岁的人了,除了老二,别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大哥,即使是老二阿济,也只是听别人说他见过大哥,毕竟那时候他还不记事儿呢。
这种情况下,弟兄几个一寻思,东边一个汗、西边一个汗,都是一家子谁不知道谁啊,咱这一家子别的干啥都不行,唯独给自家人埋雷,那是天下第一。
眼下这个情况,西边的汗肯定会把大哥放回来继承汗位,这是想都不用想的阳谋。
一来能给他们捣乱,叶尔羌东部可汗能存在这么多年,靠的不光是稳定局势的能力,关键在于遵守古老传统,得人心,如果大哥回来不能继承汗位,正统性就丢了,也势必要陷入内乱。
二来,就算大哥顺利继位,对西部来说也不是坏事,至少这个汗是在西部长大的,跟东部不熟,做了大汗也很难对汗国如臂使指。
至于第三嘛,他们弟兄几个本来就和大哥不熟,大哥做了汗王,将来传位是会传位给他的儿子,还是传给几个不熟的兄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东部的几个兄弟凑到一起,把这事翻来覆去想了又想,最后见招拆招拿出了个办法。
大哥必须继位,几个兄弟鼎力支持,但地盘和实惠就算了,几个兄弟要先把东部汗国分了,各自划分牧地、封地,将来如果大哥不愿传位给他们也好说,往西打。
拿下整个叶尔羌,大哥的儿子当大汗,二哥当东部大汗……再往后的事想不了那么远,以后再说。
得了哈密地方的是兄弟里面的老五,名叫巴拜,一直在哈密有自己的地盘。
哈密虽是个人不过万的小地方,却坐落于金路最关键一站,西边来的所有使者、商贾都要通过这里,而甘肃镇的军队走私也要将货物运至这里。
尽管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对西域失去保护,数百年来的战争和气候变化导致西域人口锐减,丝绸之路日渐凋敝,失去曾经辉煌的文化交流与商业发展。
但是对西域诸国而言,这条沦为普通贸易路线的丝绸之路,依然是一条金路。
主观上,叶尔羌的掌权者们并不在乎万里之外的大明皇上;而在客观上,叶尔羌的每一个贵族,都必须以维持金路为己任。
因为运气好了,可以干朝贡这桩大买卖;即使运气不好,也能进入甘州甚至兰州做些普通买卖,财源滚滚,足以成为一个国家的收入支柱。
除了离肃州太近,人口流失极为严重以外,哈密几乎是外西北一等一的富裕地方。
双方极为频繁的贸易往来,给了巴拜更开阔的视野,但由于路途遥远、言语多次翻译等问题,巴拜对甘肃镇、青海的消息了解很多,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大事都瞒不过他。
但不能问这些大事的细节,一问细节,巴拜掌握的消息全是口口相传、道听途说,甚至还经过多次牵强附会的演绎。
这种消息与真相之间,往往隔了七八个沉惟敬。
比如大明有一支叛军进入青海,巴拜知道,但这支叛军的首领叫什么、武装力量的构成,巴拜不知道。
不过巴拜知道,这支叛军的口号是打回中原,当然经过翻译,巴拜掌握的口号是:领军马往汉人地方去抢!定要把旗子插在甘州城门上!
河湟出现了一个元帅府,巴拜知道,但元帅府跟大明的关系,巴拜不了解,元帅府的大元帅好像叫刘承宗,是个汉人。
河卡草原上有个被称作憨汗的人物,巴拜知道,但憨汗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