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还是月朗星稀的清透夜空,不知何时翻卷起了乌云。夜色暗沉,彷如一张巨大的网遮天盖地地落下。
邓裕谦跪坐在当地,脑中细细捋着自己的这些年,面上不期然泛起一抹自嘲的笑意。
他出身于京城里一位大人物家庄子上的庄户,自幼便没了爹,仅剩了一个瞎眼的老娘。老娘好不容易将他拉扯大,他立下的宏愿便是让老娘不再吃苦。他虽容貌差了些,但人聪明,脑子灵活,口风又紧,庄头交办的差事无一不是妥妥帖帖,因此,人虽年轻,却颇得庄头的赏识。
突然有一日,庄子的主人,也就是京里的那位大人物莅临了庄子,因是临时决定来的,庄头一时手忙脚乱。他却是冷静,闷声不响地以庄头的名义派人收拾了屋子,安排了后厨,又着人打扫了前庭后院。虽然不能说事事齐备,但也大差不差。庄头知道了,自然是心存感激。那位大人物见处处管理得井井有条,便夸了那庄头几句。庄头也是个磊落的人,觉得不能让自己白领了这个功,便将他推了出来。大人物乘着兴致,也与他聊了两句。许是他的沉稳老练,不卑不亢合了大人物的眼缘,大人物便说让他好好干,将来说不定会派给他更重要的差事。
没过多久,庄子上突然来了人,说是大人物给了他别的差事,不由分说便将他和他的瞎眼老娘带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地方好像也是一处庄子,但明显与他原来所住的庄子不同,吃的住的都好了很多,但庄子里守卫森严,不得擅自出入,里面住的也不再是些只会种地的庄户,而是多了许多有学问,会武功的人。他自进了那新庄子后,便被逼着每日里听学练武,他虽迷惑不解,但也知道能学文学武自然是好事,便沉下心来拼命学习。如此便是七八年过去,他学得也有模有样。
忽有一日,那大人物出现在新庄子里,专门召见了他。大人物与他聊了很久,大抵是要验证他所学如何,他表现得还不错,有张有驰,进退有度。没过几日,新庄子的庄头便告诉他。大人物下了令,让他去凉洲安平王府,在王府里好好干,争取早日得到安平王的信任,至于得了信任做什么,庄头没说,只告诉他会定时派人与他互通消息。至于他的瞎眼老娘,他去凉洲千里迢迢,带人去也不方便,便留在新庄子里头,他们会替他好好照顾。
他学了这许多年也不是白学的,当下立时明白,他们送他去安平王王府里当差,又要他取得安平王的信任,只怕所图不小。而什么替他照顾瞎眼老娘云云都只是客套话,怕是将他的老娘当成钳制他的人质。只是,便是他明白这些也是无可奈何,他人微言轻,命运早已由别人定好,他无从选择。况且,他过去那些年的平静日子都是那个大人物给的,所以为他做事也是理所应当,因此,他恳求庄头好好待他的老娘,便在一个冬日启程去了凉洲。
想是大人物早就使了些手段,他一去便在安平王府长史司里做了个从九品的伴读。品级虽不高,却可以日日伴在安平王左右。他既然是抱着取得安平王信任的目的去的,自然表现得无可挑剔,安平王对他日渐信任,又过了好几年,他从伴读一步步爬到了长史的位子,自此,成为安平王身边第一人。
而这几年间,大人物那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人过来,问的无非都是安平王的日常,问话之余,也会将他老娘过得不错的近况告知于他。他自当上王府长史后,大人物那边派人过来的次数突然频密起来,大概在六七年前,也就是安平之乱的头一年,大人物给他下达了他今生的最后一个任务,便是要他为内应,挑唆安平王谋反。
邓裕谦说到这里,李晏和言欢明显是惊到了。
“由李景元发动的这场安平之乱竟然是被外力促成的?”言欢忍不住问,邓裕谦道:“是。”他解释道:“其实,安平王为人谨小慎微,安于现状,本人并没有什么大志向,他多年偏安西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