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弹劾的艺术(二)(3 / 4)

了人事,你就得知道你该干什么事情,而不是你在哪里出来的你就管着那里。

这才是人情世故,而不是想着啥啥都不得罪。

没有那两面三刀的本事,就不要想着那两面三刀的活儿。

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相比较于陆游的无人得利,为了自己心中一时之爽而怼人的陆游,包拯同样是一个无人得利的后果,但是他是职责所在,所以他的境界在陆游之上。

而比包拯的境界还要高的是谁?

那就是文正公范仲淹了。

在弹劾这个领域里面,也就只有韩琦能够和他一较高下了。

当然,韩琦也是一朝的手不再吭声了,范仲淹那真的是靠着弹劾起家的。

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书生,一步一步弹劾下去,生生越级到了庆历新政的老大,这份儿能力才真的是弹劾喷人界的老大爷!

相比较于陆游和包拯两个人,范仲淹弹劾过的人其实是最少的,但是他的地位是最高的。

1029年,怒喷太后!

1033年,生怼皇帝!

1036年,强杠宰相!

而且这三次弹劾之后,虽然都被贬斥了,但是三次贬斥之后又很快迎来了三次起复。

再说起复之后,那更是大跨步的前进。

从最开始的秘阁校理到第二次的右司谏,然后最后的同知开封府。

这当真是点火又冒烟,火花带闪电了。

贬斥了三次,然后直接从七品一路干到了三品,这玩意你有地儿说理去么?

那他真的只是运气好么?

当然不是,咱们来仔细看看人家这喷人是一个什么境界。

先说范仲淹的秘诀是什么?

其一,在其位,谋其职。

这一点就是和包拯一样了,也可以说想要混的好,那么包拯的那一套就是底线。

其二,有队友,并且还有受益之人。

带着这两句话咱们再看着三次下手。

第一次,劝太后还政皇帝。

他的身份就是秘阁校理,说的直白点就是皇帝的秘书。

这种事情在当时,面对完全不想轻松的刘太后,身边是还年轻没有势力的宋仁宗,他的谏言当然不会有效果。

可是他的身份,说出这种话来,那是绝对能够传到他的队友,也就是当初的皇帝赵祯的耳中。

这样一来,成与不成他赵祯开心啊。

这范仲淹能处,有事儿他真上啊!

作为秘书,为自己的老板发声,还是在大多数都对太后屈服的时候,他上来就来这么一出。

那赵祯得被感动城什么样子?

而且,你真的以为他这是豪赌?

别忘了,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帮着刘娥想过登基的事情,她不敢。

大宋没有人造反就是因为刘娥很明白,她就是要自己爽到死,人家就没想过给自己的刘家留下点什么。

毕竟她那身份,和家里关系也真不好。

她的年纪又那么大了,这么一折腾太后总不能为了这个事儿杀了自己,她又不想当皇帝。

同样,她也没两年可活了,等到她一走,那皇帝不就想起来他了么。

果不其然,两年的时间一到,刘太后没了...仁宗亲政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范仲淹他们这些为自己说话的人。

而这一次他变成了专门谏言的右司谏。

同时这一次他也开始了第二波冲锋,怼皇帝。

同样啊,怼皇帝本来就是他右司谏的职责,看到了皇帝哪里有问题,直接提出来让他改正。

这一点没什么需要说的。

所以说,无论是劝说宋仁宗善待太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