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弹劾的艺术(三)(3 / 4)

你再问问,唐朝有个叫做汪伦的你听过没?

有李白的前车之鉴,你乌台诗案上面,这一首诗直接就把皇帝给挂在那里了,谁知道会不会和汪伦一样被传唱个几百上千年的。

甚至还会传唱下去。

苏轼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了,那么你的言行举止就一定要做到谨言慎行,不是因为你失去了言论自由。

而是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郑碧如我们在谈论的永远是青史留名的那些人,一个百姓在自家炕头上任凭他怎么吹牛逼也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便是当年那清大兴文字狱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家之祸罢了。

或许我们会觉得现在的名人日后恐怕也没有那留名青史的手段,可莫要忘记在这个疯狂的时代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可以说是亘古未有。

热度和流量更是成为了一个可以量化甚至利益数字化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之家甚至可以造成一时之轰动,更何况名声在外之人?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不想风光无限,最起码所有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梦的存在。

在这个道路之中,我们要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权谋,自己的财富,更是要有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因为前者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久,后者决定了这个世道让不让我们走下去。

两条腿缺一不可。

所以说,相比较于范仲淹,包拯,陆游他们三个人在手段上对我们的触动,苏轼这个倒霉蛋儿才更加的适应这个时代。

他就相当于一个大宋的顶尖儿大V,然后公然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文章暂且不论对与错,他毫不顾忌的写出来了,这就不是一个想要解决问题的路子。

当然,在说了他们四个人之外,其实也有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如过苏轼和陆游在宋仁宗时期的话,或许结果会与众不同。

但其实我给人觉得,就他们两个人的这个性格。

他们就算是有所区别,也不过是晚年不至于挨饿罢了。

毕竟他们的问题不在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不是宋仁宗的时代,而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简直就像是一个莽夫。

他们有着满腔热血,这无可厚非。

但是他们的才华却是支撑不了他们的热血忠心,所以他们最好的方式并非是改过自己的性格或者是闭口无言。

他们最欠缺的是一个完全折服他们的领导。

而宋仁宗.....啊,那可是“仁”宗啊!

对于一个谏臣来说,他们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皇帝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了。

毕竟一个皇帝的度量是决定了谏臣的顶峰位置的存在,可对于谏臣来说,皇帝仅仅是一个需要有度量的人么?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历史上最好的谏臣是谁?

毫无疑问,因为是魏征。

那唐太宗和宋仁宗两个人,谁更加的有度量,谁更加的仁慈?

这个问题这还用说?

就李二那玩意,他回过闷来的时候那叫大肚能容,他脑子抽抽的时候那玩意就是个小肚鸡肠也不为过。

就单纯以臣子的角度看皇帝, 在这方面李世民纵然算得上是真正的千古一帝,那也真的比不上赵祯的仁慈。

毕竟在庙号上面,那赵祯还真的是第一个用上仁宗这个称呼的人了。

而且从他开始往后走,这仁宗两个字也算是成为了一个香饽饽了。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

就这几位你看一看,他们其实也是很有共性的。

为人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