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明:明朝的特色——锦衣卫篇(2 / 4)

到底就是宦官干政罢了。

论宦官,那还得看大唐。

那才是宦官的巅峰了。

至于锦衣卫倒是属于皇帝亲属的暗卫组织。

不过这玩意,就算是再远的咱不说,汉武帝时期的绣衣卫,曹操的校事府,孙权的刺奸屯,宋朝的皇城司,满清也有粘杆处。

这都算是和锦衣卫一样的组织。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除了皇城司之外,其他的权利和锦衣卫都是只强不弱的。

就算是皇城司,也绝对算得上是半斤八两。

和他们一比,锦衣卫真不行。

反倒是看上去最为平淡祥和的内阁,那是真的算是明朝特色了,专属的东西。

这一点其他几个朝代,都不行。

也算是老朱家对于赵宋王朝的分割纠缠制度有了一个回旋的余地,做出来的另一种改变了。

这就说一说这几个特色,首先要说的就是锦衣卫,这个看着就是十分厉害,实则...真算不上什么的一个组织。

首先,我们一说锦衣卫,拖了各种影视乃至野史的影响,那简直就是如雷贯耳了。

而且在清朝给明朝编纂史书开始,这个词的含义就不是那么的好。

当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东厂,后来还加上了西厂,最后还怼了一个内行厂出来。

总之也不是什么好词儿。

但,实际上这锦衣卫到底是干什么的?

锦衣暗卫遍布天下,消息挺通,皇权亲管,绣春刀,锦衣服,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还有时候会将那东厂压在脚下。

这些当然都是真的。

可这又不是是他的全部。

首先我们要知道锦衣卫他是很受皇权影响的。

不仅仅是他的地位,就算是他的职权职责,在不同的时期,那也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先说锦衣卫的来援,他们是出自朱元璋的亲兵,当初在逐鹿中原胜利之后,朱元璋的亲兵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成功摇身一变进化成为了锦衣卫。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什么叫做锦衣卫!

这个卫不是护卫的卫,而是明朝的卫所制度下的卫。

所谓的卫所制度先不说其他,就人数上,一个卫也就是几千人。

一般是五千人的标准,不过慢慢也会有所浮动,基本上会维持在五千到六千之间。

所以说,最开始的锦衣卫,也就是身份稍微特殊的一个卫所罢了,除了皇帝亲兵这个身份之外。

像他们这种卫所,还有三百来个。

而他们在洪武年间开始,主要职责就是两个。

护卫皇帝,负责仪仗!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觉得,实在是有点浪费了。

作为一个善于利用一切资源的皇帝,我们的老朱便开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京城之中负责一些特殊的事情。

当然,也在慢慢的辐射出去。

我们要知道,在明朝的中前期,尤其是洪武,永乐,还有那英宗和景泰的四个年份,那叫一个乱腾啊。

洪武还能压得住,就是时不时的余震爆发一下子。

这后面什么靖难之役啊,过一会儿土木堡天子被抓走了,又过一会儿天子还被送回来了。

再过一会儿,夺门之变了...

所以上面乱成了一锅粥,你还指望这下面有多么安静不成?

因此在那个时期锦衣卫就是慢慢辐射到了整个大明地域,开始弹压臣民的诸多混乱,监视他们以防谋反作乱。

顺带查一查什么贪腐啊,什么违法乱纪啊一类的。

当然,也会干点扫黑除恶的勾当。

这个时期的锦衣卫吧,很正常也还算是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