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汉的官制(三)(3 / 4)

衡利弊,什么朝堂势力驳杂。

看着都是很有道理,实则是胡说八道。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刚刚说过的尚书台制度,尚书令顶层老大尚书令虽然很强大,但是他也有个完全压制的人,那就是录尚书事之人。

然后蜀汉有尚书台制度,但是也有一个人专门加了,录尚书事。

这个人,叫做诸葛孔明。

换而言之,李严无论是从什么角度,他的顶头上司都是诸葛亮。

就算是他当年在刘备病重的时候,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并且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的时候。

他也没有加到录尚书事的职权,而且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很明确了,李严为副。

这是全方位卡死了李严,同时也可以说,诸葛亮从两头堵死了刘禅,可以说完全将他给空了。

当然,这玩意还是刘禅主动的。

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这或许也是李严成为了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尚书令这个官职里面最为悲剧之人的根源了。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更不要说诸葛亮还是妥妥的摁住了他,而李严偏偏又不是一个无能之人。

从各个方面来讲,李严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他也想要改变这种想法,同时他还产生了一种很尴尬的错觉。

那就是诸葛孔明的官职这么独揽,皇帝刘禅肯定不干啊。

所以在这种种情况之下,他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疏。

他想要从益州分出来几个郡来做巴州,然后给自己一个巴州牧干干,这样一来最起码在地方上他就和诸葛亮正式平级了。

直接想要在职权上挑衅了过去,甚至已经到了分裂的地步。

诸葛亮想了想,算了弄下他来吧。

而作为大汉皇帝的刘禅嘛....

“相父说得对!支持相父!阿巴阿巴阿巴....”

如果说李严是最悲剧的尚书令,那么相对的自然也要有一个最强横的尚书令。

这一点咱们是从广义的汉末三国来说,那毫无疑问就是荀彧了。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大汉的尚书令,更是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荀彧和曹操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初曹孟德还是司空的时候,就曾经想过和荀彧好好耍一耍,所以他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

想要封荀彧为万岁亭候,然后这表彰毫无疑问就直接到了尚书台,下面的人自然不敢阻拦一路上呈就到了荀彧这里。

荀彧只看了一眼,退了!

他退了!

刘协是连看都没看到直接就让荀彧给退回去了,什么盖章用印,什么诏书下令,啥都没有,直接给扔了回去。

闹得曹孟德十分尴尬,最后一个字儿都没再多说,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在整个汉末混战的前期,最起码是荀彧的中前期,他和曹孟德的关系都很明白。

那就是同僚兼上下级。

如果说汉末时期的大汉已经到了近乎于空壳的地步,那么荀彧就是这个大汉公司的实权CEO。

而曹孟德则是在这个公司之下衍生出来了一个控股集团,他担任了董事长。

但与此同时他也在这个公司里面有自己的职位,司空。

之后曹操心态发生了变化,然后给自己加上了录尚书事。

这样以来,虽然在平常尚书令荀彧仍然是位高权重,但是却也已经阻挡不了曹孟德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了。

因为司空管不了荀彧的尚书令,但真到了某种地步,他就要拿出来录尚书事这四个大字了。

尤其是在赤壁之后,曹孟德彻底发生了转变,所以他直接废了三公,设立丞相,自任为丞相录尚书事。

实权丞相加上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