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颍川四杰之赵俨(2 / 4)

时候也很无奈。

“不是我想干,是我现在不能不干啊。

我本来就不是嫡系出身,曹公身边的人一定也会觉得我在左右摇摆。

这玩意我已经砍了袁绍的使者,现在我还要得罪曹公,那我就没得干了!

到时候他们说我李通是个等待结果的人,那时候我再说什么都没用了。

出身不好啊!”

所以从这上面也能够看得出来,双方的差距。

在赵俨看来,表忠心这种事情吧,你不着急,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而李通则是恰恰相反,他最重要的就是忠心。

这种差距,说白了就是出身的差距。

两个人的出身是迥然不同的。

一个在文学世界里出了名自私世家子,一个在网文世界里被人所敬爱的豪杰之辈。

他们这个做法,是不是反了?

其实并没有,或者我们如果摒弃了对这两种身份的既定想法之后,用最简单的逻辑能力去分辨这件事情,就会知道其中的区别。

世家子需要忠心么?

他们的忠心在他们的家族,他们的家族代表着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实力代表着他们日后的高度。

哪怕是没有九品中正之法,世家子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这一点他们的举荐,征辟等等都不是问题。

所以他们想要耍混蛋的时候那是真混蛋,但他们如果想要往上走呢?

他们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做什么?为国为民,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别觉得这种事情很不现实。

一个不缺钱不缺势不缺名的人,他还追求点啥?

他总得追求点啥吧?

要么追求点....刺激?

要么追求点身后名...

对吧,正常逻辑思维问题。

所以赵俨和李通这对儿好朋友面对这种分歧的时候,赵俨也明白,这不是自己该管的事情,自己也没有任何的权利。所以他献上了自己的缓兵之计。

他说呢,李通将军啊,你说的倒也的确是挺有道理的,但是呢,眼瞎是不是要权衡一下轻重缓急这个事儿呢。

这个,咱们各退一步,我理解你的焦虑,也不拦着你,但是你能不能少征一点。

而且也别搞得那么急迫,咱们慢慢收,有多少调度多少,咱们搞一个细水长流出去。

这样呢,曹公也能够看到你的忠心,这郡里面的百姓也不至于被咱们搞得太过于焦虑。

然后在这个过程之中,我想想办法帮你解决这件事情啊,你看这样行不行?

李通一看,这当然行。

毕竟赵俨的身份....对吧。

而赵俨也不是在忽悠他,而是在拖住这件事情的同时,给了曹孟德的后勤大总管荀彧写了一封信过去。

而且这封信还非常的委婉...非常的有水平!

“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在这封信里面其实他说了很多话,但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件事情,俺不想从百姓那里弄出来布帛送到前线....但是你们得记着俺们的人情!

当然了,这话说起来,人家可是比咱们会说多了。

首先,他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我们是打算主动给前线送布帛送绢帛的。

但是吧,这个事儿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毕竟现在是乱世,很容易被抢走的,另外这个路也很不好走,还有就是百姓日子挺贫困的。

然后偏偏还在这个时候,豫州诸郡他都叛变了,我们人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