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年少万兜鍪(三)(3 / 4)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4566 字 2022-08-01

贬至闽,死的时候,仍被封为国公,谥忠顺。

从此,洪启熙的祖先就在福建英都落户繁衍。

老爷子一直就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生活,要不是想要来京师,看看自己的孙子,怕是不会爬山涉水的,专门跑一趟。

毕竟年纪大了,路途遥远。

也经不起折腾。

“皇上,在下洪启熙给圣上请安了。”

说着一把年纪的就要跪在地上,在冀州和雍州之外,许多的习惯并没有传播出去,即便是偶尔听他儿子洪承畴说过。

也都当做了耳旁风。

见了皇上,怎么可以不行此大礼呢?

那不是得罪了天子?

“老人家,快快请起。”

崇祯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人给他这了来一下了,差点都没有反应过来。

“洪承畴,还不赶快劝劝你父亲。”

此时还没有碰瓷这一说,要不然崇祯还真得掂量一下,看看大明的国库,经得起赔偿几次。

“爹爹,现在大明已经不允许行跪拜礼了,您老就安心的坐着就好。”

洪承畴也是头痛,昨天晚上,说的好好的,今天怎么又给忘了。

另一旁的洪承畴的弟弟,洪承畯可没有人上去搀扶,结结实实的给崇祯来了一个响头。

崇祯使了一

个眼色,跟在身后的魏晨立刻就走了出来,把洪承畯给扶了起来。

“这位是?”

“回皇上,这是臣弟洪承畯。”

洪承畴一遍扶着自己的父亲,一遍介绍着自己的弟弟。

不知为何,崇祯就是觉得洪承畯,要比洪承畴看起来顺眼的多。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洪承畯确实要比洪承畴要强上很多倍。

洪承畴投了清朝之后,洪承畯赴北京劝说。洪承畴不但不听,反而派人跟踪要杀他。洪承畯逃离至泉州平水庙西的“莲心庵”内,幸免一死,所以曾书“大乘莲心”留庵答谢。这4个字真像“龙蛇体”,看似“大无良心”,影射其兄欲杀弟。

洪承畯为戒坛留下的“清净法身”4字,恐怕也含有为人之道。

据史料记载,泉州曾有一“双忠庙”,是洪承畯所建,祭祀唐朝的抵抗安禄山的民族英雄许远、张巡。当时洪承畴已当汉奸,其弟深恶痛绝,于是在该处建立此庙,而庙中的许远两个手指头正指着洪承畴家的大门。洪承畯晚年“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泛于江上隐居生活。

此时年轻的洪承畯,还没有那种气质和信念。

不过其书法也已经被许多人所欣赏。

“可有想过,为大明效力?”

崇祯赞赏的问了一句,洪承畴确定皇上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可能够被皇上另眼相看,也是洪承畯的造化。

然而,洪承畴还没有来的及开口说话。

洪承畯自己却道;“谢皇上好意,在下学的都是儒学,科举不第,就是现在京师流传的那种数算,也是看不懂,就是想要报效朝廷,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抹苦笑,在脸上浮现。

时代的变化太快,苦读了许多年,忽然抬头发现,自己的路子走错了。

学的这些东西,一点都用不上。

就是他现在想要重新学习,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也不一定能够符合自己的理念。

崇祯一阵无语,又是一个被自己变法所波及的儒生。

莫名的他想到了一个很有名的人物“孔乙己”。

就是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个孔乙己存在,又有多少儒生,家里揭不开锅了,还不肯放弃自己的身份和面子。

或许得统计一下。

这些人要是用好了,也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