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越深,崇祯就越发现,儒学和商业,以及科学,居然在某些地方是背道而驰的。
这就让人很受伤。
周皇后陪在了崇祯的身边,沉静的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
她出过很多次皇宫,也是了解过民生疾苦的人,自然明白,大明有现在的局面到底有多么的不易。
而对于这一次迁都之后,李定国十年之期的内阁首辅时间,也已经到头,只能去往别的州府任职知州。
目前接任李定国的居然是从房山县出来的一位小知县--马懋才。
人的一生,实在是很神奇。
从一个小知县,一路上做到了建州的知州,这种本事,在整个大明都是少有的存在。
毕竟,在儒学已经退出科举制后。
还有这么一个因为八股科举,而走上现如今这一个朝堂的人,都是一个奇迹。
“马懋才的十年,不知道又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周皇后已经看不懂现在大明的发展状况了。
就是手中那些一直都还在继续盈利的工厂,也已经进行了好几次的扩建和升级,当年的管理层,也都现在成了中流砥柱。
不少人都跳槽到了地方上,做起地方上的官吏。
“看下去就知道了,不过这次回去之后,就得让太子好好的学着怎么治理朝堂了。”
崇祯最后看了一眼华山。
扭头边走,边走边说道,可却让周皇后心中一惊。
她弄不清楚,皇上对着她说这话,是为了试探她。
还是真的想要朱慈烺,继承大明的皇位。
不过见到皇上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也就不敢多加询问,在这种节骨眼上,她作为皇后,还是不要轻易掺和的好。
崇祯二十一年,太子监国。
皇上则是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在大明的各处景点,随意的游逛着。
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皇上想要把权利给放出去,从而达到一种稳妥的皇权交接。
**
十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很多。
道院研究出来的无线电传输,也已经开始运用到了军事上面,对各处的州府,以及海外的大使馆传递消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次因为科技的进步拉近。
这是一个奇迹之年,属意大明的奇迹之年。
而大明的名声在整个世界上,更加的响亮。
文明之光,从此而始。
也正是这一年,崇祯放下了手中的权利,太子也就成了大明名义上的皇帝,崇祯带着自己的皇后和妃子们,离开了大明。
去往了各个皇子们的封地。
朝-鲜已经看过。
带着自己的妃子们,去往了下一个地方--扶桑。
与此同时,田贵妃则是留在了朝-鲜,享受着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勤政的儿子--朱慈炤的孝顺。
“田贵妃就这么留下了?”
周皇后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白云黑水。
听着呜呜的铁甲船的汽笛声。
随着大明水军的建设,这样的铁甲船,已经有了运输船这样的船只,只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普及起来。
造价还是很高昂的。
“她呀,只是想儿子了,四个儿子,分散在各处,能够聚到一起的日子也不多了,这一次去了朝-鲜,下一次就要去南越,还是能够遇到一起的。”
崇祯的心情也并不是很平静。
随着年纪越
大,自己的子女们,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自己的封地上,之前都还小的时候,能够经常见到。
可越是长大,就越是很难聚在了一起。
“你说这一次到了扶桑,咱们能不能够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