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守密(一)(2 / 3)

崇祯大明 春秋各半 302 字 2022-08-10

子,从而生出了非分之想。

当然,太笨了也不行,被人骗依然会过得很凄惨。

「孩子聪明了还不好?总好过你一个个的教训过去,才算是父慈子孝?」

张嫣一瞪眼睛,看得崇祯尴尬的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说这些了,我就在南越多陪你一段时间。」

崇祯本来是在十三天之后,去往下一个封地的,因为张嫣的话,就改变了注意。

他感觉得到,要是他这一次离开的太快,下一次见面还不知道何年何月。

对于这个时代的交通。

崇祯也是有心无力,大明的科技攀升已经很快了,却还是感觉距离越来越远。

实际上不过是,从原来的中原腹地,走了出来之后,天地恍然之中,变得更加的广阔了。

每一次见面,可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冬日的南越。

不同于大明京师时的模样。

随着船运的发展壮大,海面上行驶的大船,有几乎一半都是有着大明的标识。

转眼就到了崇祯二(1651年)。

这一年,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京师的承天门会被建奴们改名为天安门。

不过现在,承天门还是那个承天门。

于此同时,大明皇帝朱慈烺,颁布了《航海法案》收录进了大明律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大明的航海商人们的安全和利益。

也明确了大明海域的范围边界。

同时扩建了水军的实力,以此来确保海域的安全通行。

这是崇祯在的时候,没有做到的事情。

当时的情况却就是,大明的海商并不是很多,大明税收的主要来源就是工厂和通商口岸。

只是被动的接受进出口生意。

不过这一次的改变,让更多的大明商人们,进一步的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民间开始组织起,除了刘香和郑家,以及刘家,还有杨家之外的商船队伍。

从而开启了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技术的积累,以及航海条件的成熟,瞬间就让其他可以通航的国家,清晰的感受到了大明人口庞大的压力。

也正是这一年。

崇祯离开了南越。

「海上的繁华,足以让每一个人都趋之若鹜。」

崇祯看了一眼海上来往的船只,和张嫣,朱慈焕他们告别之后,就乘船去往柬埔寨的方向。

身边少了张嫣,周皇后也是精神不振。

能够说得上话的人,又少了一个。

对于崇祯的感叹,也就没有人多嘴的随声附和。

落寞一时之间,让崇祯不在多言。

他在想,这一次的长久出行,到底是对还是错。

对的一方面就是,可以让朱慈烺快速的掌控大明朝堂,避免一些会出现的反复。

可错的也很明显,崇祯见到了自己儿子的死亡,也见到了孙子的诞生,更加体会到了聚散无常。

张嫣的离别。

都说人老了就会多愁善感。

崇祯发现还真就是这样。

他不清楚,随着一个个的封地走下去,身边的妃子们,到最后还会剩下几个。

或许一个都不剩,只留下周皇后一人了吧。

接下来的时间。

崇祯

去了柬埔寨,去了南掌国,缺了暹罗国,去了缅甸。

只是走的速度越来越慢,崇祯身边的人,果真如同他离开南越的时候,所想的一样正在一个个的减少。

因此崇祯的话就更少了,影响的周皇后,也是没有多少话要讲。

「咱们回去吧。」

离开了缅甸之后,崇祯的铁甲船行在了海面上。

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