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点了点头,然然后提醒道:“对了,今天我爷爷那儿不止邀请你一个,还有他的一名学生。”
余诗洋道:“哦,也是搞国学的?”
柳嫣然道:“是啊,那位名气也不小,名叫王沭阳,现在沪都文学研究院的副院长,跟我爷爷一样,也是国学的资深研究者。”
余诗洋点了点头。
柳嫣然简单地介绍一番,然后话题一转道:“对了,你那个琵琶曲子我可是很感兴趣,可不可以让我现在看看。”
对余诗洋写的琵琶曲,柳嫣然的确很感兴趣,今天她是特意早点过来,就是想要借机看看余诗洋的琵琶曲。
余诗洋神色微动,点头道:“当然可以。”
他对柳嫣然还是颇为信任,虽然两人的接触并不多,但是他对柳嫣然多少也算是有些了解,更何况对方背后还有她的那位爷爷国学大师柳世曦,他之前请求柳嫣然帮忙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信任对方,现在拿出曲子自然也不在意。
余诗洋让柳嫣然在客厅等了会儿,然后从书房里拿出了《十面埋伏》曲子的稿子,这份稿子是单独打印下来。
回到客厅,余诗洋将曲子的稿子递给了柳嫣然道:“就是这个。”
柳嫣然有些期待接过余诗洋手中的稿子,秋水似的双眸立即落到了稿子,作为一名自幼学习琵琶的她,对琵琶曲子还是十分熟悉的,虽然此时她手中没有琵琶,但是仅仅看了几眼余诗洋的曲子,她隐隐有一种感觉,这曲子貌似似乎挺不错的。
在柳嫣然看曲子的时候,余诗洋坐在一旁,倒是没有打扰。
十余分钟,柳嫣然带着些许惊讶放下手中的稿子,虽然还没有弹奏,但是按照余诗洋的曲子她心中倒是幻想着弹奏,以她多年弹奏琵琶的经验觉得余诗洋的这首琵琶曲应该至少超越那些普通曲子,甚至有可能达到精品的水平,这不由得让她惊讶了。
下一刻,柳嫣然道:“诗洋,你以前写过其他的琵琶曲子吗?”
余诗洋心思微动,然后回到:“写过一些,不过都是一些瞎写的,并没有什么成品,眼前的这首算是我自己认为还算不错。”
柳嫣然微微释然,如果说余诗洋第一次写的琵琶曲有这水平那就写太逆天了,如果说余诗洋之前有过经验,那倒是说得通了,不过他依然很是惊讶,眼前的余诗洋可是只有十八岁,竟然能够写出这样的琵琶曲子。
余诗洋说自己之前有所尝试,自然也是不想让柳嫣然太过惊讶,紧接着,他问道:“学姐,怎么样,这首曲子还行吧。”
柳嫣然道:“这个我也不太好说,我现在没有琵琶,也不知道具体弹奏出来是什么样的感觉,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判断,你的这曲子应该挺不错的。”
余诗洋道:“嗯。”
柳嫣然道:“诗洋,要不下午我们就试试?”
余诗洋道:“可以呀,下午我正好也没有什么事情。”
柳嫣然道:“那就这么定了,到时候你我带上琵琶到你这儿来。”
余诗洋道:“好,那先谢谢学姐了。”
柳嫣然道:“谢什么,我们还是先说说这首曲子,你这首曲子有曲名吗?”
余诗洋道:“有,叫《十面埋伏》。”
柳嫣然道:“十面埋伏?”
……
余诗洋与柳嫣然两人的聊天倒是没有持续太久,前后也就半个小时,然后两人一起离开了1803寝室。
下了楼,两人很快就坐上一辆黑色轿车,朝着柳家而去。
半个多小时后,余诗洋跟着柳嫣然到了柳家。
柳家院子里小亭中,柳世曦老人与一名五十多岁中年男子一边喝着茶,一边你一句我一句聊着。
那名中年男子正是柳世曦的学生王沭阳。
当余诗洋与柳嫣然到达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