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钢铁、纺织与玻璃(1 / 2)

雄起北亚 爱做的事 2183 字 2021-12-25

钢铁在古代是代表着战争潜力,在后世,也是重要的工业发展指标。为了提高钢铁的质量,兀鲁图斯利用后世的知识,在炼钢方法进行指点。

如今东蒙古的炼钢技术其实还是以‘灌钢法’为基础。并且还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小煤矿,从而提高炼钢时的温度。而后兀鲁图斯又给那些铁匠们特别提到了‘生铁淋口法’!

原本这应该是一两百年后,明代才能出现的技术。但是兀鲁图斯看过简单的钢铁发展史,也见过太过种田类小说中,会特别提到钢铁发展上的特殊节点。

像这‘生铁淋口法’,就是华夏钢铁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其根本的原理就是利用熔化的生铁,将其作为熟铁的渗碳剂,以便将这种熟铁的刀口炼成钢铁。

当然兀鲁图斯只是提到,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熟练的工匠去摸索。在王贺的亲自参与并督促下,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工部直营的东蒙古铁器坊就完全掌握了这门成熟的技术,可谓是功不可没。

另外在炼铁的燃料上,东蒙古铁器坊也进行了创新。由原来的烟煤,炼制成焦炭。不仅提高了燃点,还剔除了煤杂质过多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钢铁的质量和产量。

战场上无论是东蒙古的火筒、火弹,还是刀枪、甲胄等冷兵器,都表现优良,与钢铁质量的提高不无关系。

除此以外,便是毛纺织业上的工业化倾向!

毛纺织业是兀鲁图斯起家之时,就重点扶持并发展的起家产业。哪怕如今很多低端毛纺织技术都以拍卖的形式,流传到了境内的各大商行。甚至第一大官营毛纺工坊,也都转移到了户部的名下。但是毛纺织工坊所需要的纺织车,还是由工部执掌的工坊营造。

早前兀鲁图斯曾建立利用河流的动力,带动纺织车的运转。但因东蒙古之地河流封冻期长,且纺织车本身技术落后,所纺织的效率远远比不上人工来的快。

因而兀鲁图斯就想到了后世闻名遐迩的‘珍妮纺纱机’,其利用增加纱锭数量的优势,大大提高了纺织机的效率。他便将自己的猜想透露给了王贺,而后王贺便让纺织车机造坊开始验证这个猜想。

在追求真理的道理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也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和珍妮机纺织的原料是纱锭不动,东蒙古以羊毛为主。其质地比起纱锭,更为坚硬和粗糙,所以简单的将珍妮机的原理嫁接过来,是远远行不通的。

好在随着毛纺织工坊的普及,毛线的种类也开始多样化。不仅是颜色上更为鲜艳多彩,其质地也开始在人为的改进下,变得相对柔软和细腻。

这也反促成了纺织车机造坊在验证猜想时,难度的降低。终于在冬日即将来临的一个秋日,由兀鲁图斯提出猜想,由王贺督促工坊建造的第一架‘东蒙古纺织车’成功建造了出来。

这个时代是不能直呼权贵的名讳的!其实兀鲁图斯原本还是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但是他也知道,一旦取了这个名儿,反而还会让别人不敢直呼其名了。

刚好东蒙古的一体化道路正在狂飙突进,便直接取名为东蒙古,算是加深底下百姓对东蒙古的认同感吧。

纺织车之后,便是玻璃制造工艺的从无到有了!

说起来,这原本应该是户部商业司的功劳的!

出于之前兀鲁图斯提到的,对特殊技术工艺,以及东蒙古暂时没有的技术工艺引进,要持扶持与鼓励的官方政策,所以一个会制造玻璃的回回商人,便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成功在上京城开办了第一家玻璃工坊。

起初兀鲁图斯是没在意的,但奈何玻璃的高价出售引起了他的注意。有着后世丰富的知识储备,兀鲁图斯怎么会允许这样高价值的商货制造法不在官府的掌控中。便命人将那回回商人寻来,一问之下才得知,对方其实不是信仰真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