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意外(2 / 2)

两家虽说不至于交恶,但之前的情分,怕是没了。

可答应的话,又不是没有风险。

李维是次相王曾的叔父(李沆女婿),另外,李维还有一女嫁给了王文正公(王旦)的儿子。

如此一来,纵使李维平时不站队,在旁人眼中,李家天然和王曾、吕夷简是站在一边的。

晏殊的信奉的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天禧年间,寇相和太后,和南方士人之间的争斗,他便选择了置身事外。

现在朝廷的局面虽然稳定了几分,但南方士人和北方士人之间的争斗,依旧没有结束。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

晏殊是江南西路抚州人,严格来说,他身上的标签是南方人。

当年,寇相还因为他南方人的身份,建议先帝不要过早的任他为官。

尽管此事早已时过境迁,晏殊本人也已释怀,但旁人会这么看吗?

人心,最是难测。

唯有谨小慎微,才能立于朝堂之上。

毕竟,晏殊是起于‘田间’的寒门之士,几乎没什么背景。

当然,和李家结亲,也不是没有好处。

到底是出过宰辅的家族,即使李氏二代成员中,还没看到什么出色的子弟。

但单凭李沆的遗泽,足以令李氏三代屹于朝堂之上。

短短片刻,晏殊的脑海中已然百转千回。

少顷,晏殊哂然一笑,语气谦逊道。

“小儿能娶到李氏小娘子,自是他的福分。”

另一边,李维闻言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眼见晏殊沉默这么久,他还以为晏殊不太愿意呢。

好在结果是好的。

至于,晏殊为什么会沉默那么久?

这种东西,没必要去纠结。

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同叔谦虚了,小女能嫁给晏家麟儿,才是福分。”

接下来的时间,大多是在两人互吹中度过的。

其实,平心而论,以现在的时间为准,晏殊次子取李氏嫡女,应该算是高攀了。

不过,若是放眼未来,谁攀谁,那还不一定呢。

不论是高攀,还是下嫁,晏氏和李氏联姻,绝对是强强联合。

同时,这也很符合宋代士大夫的婚姻观。

轻门第,重才华。

科举,才是考核门第是否相符的唯一标准。

退一步而言,哪怕晏家次子才学不足,日后的成就也未必会差。

宋代当官,科举可不是唯一的出路。

恩荫,同样是一条康庄大道。

虽然恩荫出身的官员,升迁速度不如科举出身,但别拿县官不当干部,再怎么样,官就是官。

况且,有晏殊在上面顶着,哪怕他为人公正,也免不了下面的人逢迎上级。

除此之外,官家的态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

大宋头顶只有一片天!

官家的意志,就是大宋的意志,不是科举出身都不算事,一份诏书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