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五章 各怀心思(2 / 2)

间。

(ps:‘交引’和‘盐引’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交引是盐引的雏形,区别在于没有独立设置某个机构统一负责)

另一边,吕夷简也觉得钞引制很不错。

虽然他和丁谓达成了部分共识,但合作归合作,该竞争的东西,还是得竞争的。

如财权。

而今,三司衙门中的关键职位,很多都是丁谓的人。

钞引制度如果能够得到官家的认可,他完全可以借着机会,将负责钞引的部门从三司中摘出来。

盐利有多厚,在座的人都清楚。

况且,盐引在某些方面还和交子类似,可以预见,一旦钞引制正式实行,这个机构的权重绝对会大幅度增加。

参考国朝历代天子的性子,将这等关键部门从三司中摘出来,也是符合祖宗法度的。

限制!

分权!

届时,若是提出此意,想必官家是不会拒绝的。

“下官以为,此法不够适宜。”

没过多久,张士逊站了出来,对于钞引法,他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物多则贱,寡则贵!”

“盐价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面上的盐少了,唯有让市面上的盐多了,盐价才会便宜。”

“货贵时,商贵通,盐池里的盐,必须尽快输送到百姓的手中,盐才有价值,商人才能从中得利。”

“眼下的问题是什么?”

“是货物流通不畅!”

“归根结底,还是吏治的问题!”

“然,钞引法,有改革吏治问题吗?”

“没有!”

“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为今之议,不过夺商之利也,归于公且专之,商贾如何处之?”

“固然,如公之议,十分之力且可归于公也,其亏损极少,然,此十分不过原三分。”

“不若与商共之,商贾取中利,公取大利,此三分利变五分利之法也。”

张士逊说了这么多,其核心意思是让利。

毕竟,池盐的产量并不低,盐价贵的原因乃是流通不畅,是效能太低,是体制太过庞杂。

吏治,自古以来都是统治者的一大难题。

人少了,担心监督不够,人多了,效率不可避免的低了下来。

对于统治者而言,宁愿丢到一部分效率,也得保证政权的稳定性。

故此,吏治的治理便是千古难题。

如何解决?

张士逊自认为没那个能耐,他想到的只有让利,如此一来,既能调动商人的积极性,也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毕竟,流通加速了,市面上的货物就多了,盐多了,价格自然而然的就降下来了。

同时,盐变多了,朝廷也能得到实惠。

换一个说法,唯有将蛋糕做大,朝廷、商贾、百姓三方才能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