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九章 陛下一请(2 / 2)

晋末多少事 然籇 234 字 2023-03-27

因此杜英的这番话加上这种行为,足以让不少人真的相信,秦王对于皇位没有什么兴趣。

这是忠臣呐,是千百年一遇的圣贤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和他相比,格局都小了。

不过这些拜倒的中高层官员们,心知肚明,秦王前往长安,是因为夫人要临盆了。

一出戏演完,外面的人陆陆续续的散了,当然后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劝进奏章送进来。

别说这院子里的了,就算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的低级官吏,只要稍微有点儿脑子的,都知道这是在走“三请三让”的流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的就是百官和万民争相劝进的效果,最好再配上一些祥瑞,从而让杜英“不情不愿”的走上皇位。

所以抓紧写奏章劝进,是必修课,另外发动百姓、进献祥瑞,那就是各自有各自的琢磨和打算了。

祥瑞这东西,官吏们其实心知肚明都是怎么回事。

杜英也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所以只是叮嘱王猛:

“祥瑞可以有,但是不要太多了,造造声势就行了。”

王猛微微颔首,旋即笑道:

“现在有了报纸,估计下面人也不会在这上面做文章了。”

毕竟制造祥瑞,主要还是为了煽动舆论、引爆民情。

对于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们来说,皇帝是谁坐,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关心,只要能够减免赋税、让大家温饱,那就是好皇帝。

所以好皇帝没了,他们会感到惋惜,但新的皇帝继位,他们也不会多说什么,那是自己一辈子无法想象和抵达的高度,说之何用?

因此就需要祥瑞之类的东西来辅佐, 让百姓们人人吃瓜,同时意识到,新的皇帝是得到上天认可的,那我们也得抓紧拥护之。

但是现在的杜英倒是不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因为关中报纸的存在,早就已经让百姓形成了对报纸的依赖,也愿意读书看报,从而参与到对国家大事、新朝新政的探讨之中。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上,经常看到身着布袍的书生,甚至是刚刚下学的孩童,拿着报纸念给周围一圈人听。

所以很快,这天下各个角落就会知道拥有着不世功勋的秦王严词拒绝了陛下的禅让。

秦王这是德行兼备啊!

若是他不适合当皇帝,那还有谁适合当皇帝?

因此不需要各种伪造的祥瑞,只是报纸图文并茂的渲染和煽动,就足以让百姓愿意追随他们的父母官们,一起上奏劝进,到时候地方报纸上再把这种集会也报道一下,彰显官民一心、上下一体,那岂不是比直接捏造出来一个祥瑞来的靠谱?

这些官吏们,也都懂得选择最合适的、秦王最中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