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听我给你吹!(3 / 6)

吗?显然没有,所以只是其中的逻辑线没被发现而已。”

什么逻辑线?

经过作者结合了以前所有的歌曲,以及江炎所有的已经面世的和未面世的影视作品,最后结合江炎那悲惨流离的身世。

作者得出结论:

“江炎,赤诚之下,是难掩的孤独。”

作者说了,一个人只有足够孤独,才能对周遭万物能更深感悟。

因为失去过,所以珍惜得到的,因为失去过,所有会再次害怕失去。

于是爱情、友情,好的情绪,坏的情绪,江炎于是就能全都驾驭地好。

这一点最有利的证明,就是江炎这次以“日记”形式出专辑的原因。

而这样的江炎,也才能在许多领域保持最高层及的专注。

所以他歌写地好,唱功进步飞快,行事作风也不畏世俗的眼光,这从演戏能看出来,说瘦就瘦,说胖就胖。

所以江炎的目标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巴拉巴拉

这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多字,看得江炎自己尴尬癌都快犯了。

我他吗什么时候有你说的这么牛,这么高尚,这么不惧世俗的眼光了?!

而且我只是发了个专辑,曲子也只是随便选来凑数量的。

我怎么就孤独了?!

但操蛋的是,粉丝们居然还很认可!

有人更是把问题回归到了江炎最初的两首歌上。

《童话》和《悟空》。

说这俩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因为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所以悟空了!

好家伙!

江炎直接关了电脑,这他嘛没法看了啊!

但没等一会儿,吴用拿了份报纸进来了。

“阿炎,青年报报导你了。”

江炎懵逼间拿起报纸,顺着吴用的手指看过去,便看到了青年报上关于他的文章标题:

“江炎的《dna4》只传递了一个字:爱。”

江炎继续懵,再看文章。

原来是音协的某位老头听了歌了,然后分析了江炎把专辑分成了三部分的原因。

在他看来,第一部分是对国家、民族文化的热爱。

《兰亭序》《庐州月》以及之前的《断桥残雪》《探窗》等等都证明了这一点,没有足够热爱,就拿不出这样的作品。

第二部分是对爱情。

这就不多说了,情歌嘛,或苦或甜,都是爱情。

第三部分则是对生活的苦与乐、对友谊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怒放的生命》《不为谁而作的歌》《我的歌声里》等等,看着属于励志或者思念,其实就是对生命中的点滴的热爱。

总之就是有大爱也有小爱。

文章最后也写了,国家需要这样的优秀青年音乐人

没看到最后,江炎便一把丢掉报纸,然后尴尬地抱着头仰躺在沙发上陷入无语。

要说专辑歌曲分三部分的原因,江炎的逻辑其实还真就是写“日记”。

第一部分11首歌是这一年中,他想到什么就找到对应的歌,然后丢进专辑,就这么简单。

后面的10首歌分两部分其实才是有意区分的,毕竟一个情歌,一个凑数,不一样嘛。

但没想到自己这么搞,居然让音协的老头给捧成了这样。

这就让江炎很是惭愧。

不过旋即他又问道:“咱们和音协最近有什么互动么?”

他觉得音协老头忽然这么吹自己,实在有些不正常。

毕竟这不年不节的,自己只是发个专辑而已,又不是他以前他拿格莱美的时候,而且拿格莱美的时候这帮老头也没这么大张旗鼓啊。

但吴用这时候说道:“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