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如果张宾要动手,早就动手了,没必要留自己到现在。
“那么军师此番是来观赏我的窘像么?”桓景没好气地调侃。
“倒也不是,大战之前,我想和你谈谈心”,张宾仰天长叹,“可叹石勒八万之众,竟无一人可交心者。”
“话说你不是之前还想杀了我么?怎么现在又要来谈心了。”
这个狡猾文士,肯定又是来套我的话,桓景心想,这次可不能再上当。毕竟人没法两次淹死在同一条河里。
“石勒这边的胡人自不必说,汉人有两类,一类是士卒,没什么见识,都是些用来膏锋锷的家伙,只要给够赏赐,就令行禁止。”
膏锋锷?这不是炮灰的文艺说法么?“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幸亏背过岳鹏举的词,桓景才勉强理解张宾的意思。
一向爱抚士卒的桓景,没想到眼前这人竟如此冷血。
“至于君子营那些谋臣,权谋机变有余,而战略不足,都是一群窝里斗的家伙。华夏的士族,大部分都腐化了,没有汉初的进取之气。”张宾抚着胡须。
“那么你怎么会觉得我值得一谈呢?”桓景懒得回头,随口应着。
“毕竟是石将军看中的人,你没有其他华夏士族普遍的靡弱,气魄上想来也是人中之龙。何况你几次看破我的计策,谋略也算合格。我觉得你会和我气味相投。
“你觉得这天下,将来会如何?”
桓景不语,这厮又来下套诓我:如果断章取义,向石勒那边添油加醋一番,还是能轻易要了自己的命。
“唉,天下之大,竟无一人可以倾诉。”张宾落寞地低着头。
“酸文人!我只是怕说错话,被你揪住错处来杀我的头。”桓景斥责道:“既然你这么想说话,我反正跑不到哪儿去,但说无妨。比如你倒说说,将来天下会如何?”
“依我之见,天下势必会陷入长久的纷乱。即使石将军能一统北方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关键矛盾有二,简直无解。”
桓景来了兴趣,“你倒说说,是那两对矛盾?”
他总结的矛盾也是两个。
张宾不答,只是微笑着说,“我想还是听听桓公子的想法。”
见桓景又把头不耐烦地扭过去,张宾命左右为他解开手铐:“你怕旁人听到,成为我的证见。干脆这样,你在我手上写字就行。”
这倒是不错,桓景终于答应了,毕竟手上写字这就死无对证了。
他抓着张宾的手掌,思忖片刻,写下两个词,“士庶、华夷”。
“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他解释说。
士庶就是士人和庶民间的阶级矛盾,华夷就是汉人与其他各类胡人之间民族矛盾。
至于体用这两个儒家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刚好发端于魏晋的玄学清谈之中,虽然后来在宋明时期才成为儒家的核心论题,但这个时代的文士应该听得懂。
体是本质,用是表现。随着社会进一步动荡,民族矛盾必然愈发成为中原的主要矛盾,而阶级矛盾是外在主要矛盾之下所潜藏的本质。
如果不是司马家以及同时代的士族挥霍无度,治国无能,所谓五胡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大患。而占田制之下,之后的东晋政权无法从士族身上收取足够的赋税,要北伐也无从谈起。
“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兵力虚耗,百姓流离失所,而士族豪强把控土地,国家收不上赋税。在这种情况下,胡人和汉人为了争夺一点仅有的资源,必然会以族类为聚落来抱团求生,这才是华夷之辩的本质。”
这种对晋室的反贼论调,即使张宾给石勒听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把柄,但说也无妨。
何况石勒本人估计也对这问题是头疼得很。
石勒一向重视士族,从富有的士族那里反而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