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耐着性子听石聪唠叨大半天歪理,倒不是桓景故意恶心自己,纯粹是为了摸清石勒的军事部署。现在他至少掌握了两条关键信息:1.石勒分兵三路而来,两路进攻谯城,一路进攻谯国南部;2.支雄是支屈六的哥哥,支屈六在寿春之战中被自己手刃,此番支雄是带着愤怒前来的。
一个看似显然的对策,是进攻人数最少的石虎一路,争取收复苦县。不过石虎虽然兵少,但是已经进据县城,自己如果选择立马去进攻石虎,肯定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来,等夔安的主力过来,自己又得撤军。所以进攻苦县是一条死路。
那么退守白云坞乃至谯城呢?其好处是可以和留在白云坞整顿的阎亨部,乃至谯城的冉良王仲坚等人会师。但坏处也是显然的,那样最后还是得面对夔安的两万余人加支雄的五千,而总计白云坞和谯城的军队,自己也不过七八千人,其中新附的军队占了大多数。
思索片刻,桓景做出了决定:
“敌军分三路进攻我军,只能择其一路入手,我们立刻出发,向南!”
陈昭之马上劝谏道:“难道要放弃白云坞和谯城吗?”
“我们还会回来的”,桓景解释说:“夔安以谨慎著称,所以必然不会立刻向东进军,而是会选择花时间整理宁平城防务,然后和石虎整编后再徐徐前进。所以谯城暂时没有危险。
“支雄是石勒麾下名将,之前在寿春打得也是可圈可点,但是现在他被愤怒所蒙蔽,又骄傲自大,未必能理智地指挥。如果我们突然出现在谯国南部,他吃惊之余必然大失方寸。”
“我明白了”,陈昭之醒悟过来,“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现在支雄死了弟弟,来进攻谯国,正是怒而兴师,愠而攻战。容易决策失措,有可乘之机。”
这家伙总算上道了,桓景舒了口气,看来派流亡士人们教将士读了这么久的书,也不算白费力气。他向陈昭之投去赞许的目光,继续说:
“最关键的是,退守谯城是最稳妥的方法,石勒必然也已经猜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顺着石勒算好的思路走下去,必然死路一条。要跳出石勒给我们定好的结局,就必须跳出常理,打他个出其不意。
“谯国南部,山桑县附近,水网密布。宣弟对那边的地理熟悉,而邓岳的水军在涡水上又有绝对优势,与敌周旋肯定没问题。如果此时再加上我们这五千人,逮住机会,一口吃掉支雄部,也绝非不可能。”
众将士恍然大悟:只要歼灭了支雄一路,首先支雄这七千人自然没了,同时夔安又不得不分兵防守侧翼,那么战力对比就变成了2:1,攻城怕是不够用。
而且这样一来,白云坞和谯城顶在前面,而后方的谯南三城补给畅通,甚至可以从淮河一路送来资源。那么夔安和石虎就陷入两难,待在谯城附近战局必然陷入持久,而分兵谯南三城,又怕被桓景逮住机会。
桓景派高肃带着两百骑兵在苦县一带活动,争取拖住石虎和夔安。高肃在白云坞干了十年的管家,对于附近地形了如指掌,即使发现情况不妙,撤退并非难事。
他又命刘瑞带着苦县的王赞残军退回白云坞,并送去让众将士家眷退守谯城的口信。
剩下的近五千人,乘着难得的晴天,全军向南开始急行军。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永嘉六年,三月十五日,山桑县南面渡口,原时空涡阳县附近,虽然依然是晴天,南方的乌云已经爬上了天空,支雄骑在马上,监督在涡水南岸架设浮桥的部属。
他脸上焦躁而愤怒,石勒很明显只把他这一路当做偏师,连匠器营都不给配工匠,从谯南一带当地掳掠而来的工匠又消极怠工,连架浮桥这种事情都花了三个整日,难得前几日天晴,才勉强快要将浮桥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