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从马上一跃而下,紧紧地抓住祖约的肩膀:
“俗言道福无双至。今日方破劲敌,复又兄弟重逢,真是两重的福分,不亦快哉!”
原来自祖逖离开京口后,一连四月,除两封简略的信笺外,却无祖约的消息。祖逖以为在长江边与戴渊的摩擦之后,侨士势大,祖约必将遭到牵连而贬官,竟想不到今日还能重逢。
“兄长之福何止双至,今日前来,乃是奉琅琊王之命与兄长及桓司马加官。”祖约脸上洋溢着笑容。
待祖逖将手从肩膀收回,他的手却轻轻地掸了掸肩上刚刚被祖逖双手沾上的灰尘。这一细微的举止,恰好被祖逖看在眼里,他轻轻叹了口气。
“四弟言谈如此雅致,装束如此整洁,倒像个谈玄说理的名士了!如今乱世,当以实务为重,切不可学名士空谈。”
祖逖不禁回想起年少之时与刘琨在洛阳同为清谈文士时的情景,如今真恍若隔世。但即便当时稚嫩的刘琨和自己,亦以天下国家为论题,不似今日文士只知清谈而已。
“自京师沦陷以来,天下名士皆南渡集于建邺,今日建邺之文气,亦不下于太康间洛阳。”见兄长微微蹙眉,祖约赶紧辩解道:“小弟我杂处其间,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耳!”
“那是自然”,祖逖神色稍稍舒缓,感觉自己对祖约过于严厉了,赶紧以寒暄带过:“身后两位先生公子必是从建邺来,想必也是名士吧!”
“这位是陈良愿,会稽人也。”祖约指向身后的青衣文士,那文士面目轮廓柔和,若非唇上两撇八字胡,倒要说他是个妇人了。
“公子未免过于体弱,闲时可多游于名山大川,自能强身健体。”祖逖委婉地提出了建议。
可那公子却忽的从袖中抽出一物来,不过刹那便直刺祖逖胸膛!
幸而祖逖日常习武,下意识地用手一格挡,待定睛一看时,方才发现指向胸膛的,不过是一柄折扇而已。
来人身手不凡,若持的不是一柄折扇,而是一柄匕首,而若祖逖又并非日常习武之人,那么丧命的就是祖逖自己了。
“公子好身手!却是祖某小觑了。”
“这位公子乃是会稽侠客,小弟北上之时,公子自愿回护,颇多助益。”祖约赶紧解释。
祖逖满意地点点头,看来江东年轻文士中也并非尽是无能之辈。
他指向一旁身着戎装的那位名士:“那么这位呢?”
“这位士人,兄长说熟也熟,说生也生——此乃海陵人戴渊也!”
祖逖警惕地向后退了一步,靠在马边,左手紧紧握住剑鞘,右手不自觉的摸向了剑柄。
“先前若思兄未有蓄须,如今倒是个美髯公了。”祖约尴尬地按住兄长的手肘:“当初戴若思亦是情非得已,今日小弟是前来宽解二位的。若思来此,也有致歉之意。”
戴渊先前一直垂着头,这下才敢正脸面对祖逖:“不才当初于京口,被小人假传军令,以为祖公军中有贼人,故犯下大错。自京口一别之后,琅琊王已将我贬官三级,今日还望祖公恕罪。”
虽然他言语还算诚恳,祖逖依旧保持警惕:“足下若是诚心致歉,祖某心领了。只是若仍歹意未消,害了四弟,我祖逖将来可饶不了你!”
戴渊脑袋又没了下去,只得连声称是。
祖逖这才放宽心来,领着一行人进入睢阳城。郗鉴、桓彝早携新军亲卫在城门内迎接。
此时正逢部队休整完毕,军士皆齐装以待向北行军;无论是桓景的新军旧部,燕赵流民新军,还是郗鉴的兖州军士,都列队等待祖逖校阅。
睢阳主街旁,一队又一队的军士肃然而立,他们经过如铁林的矛兵方阵,半蹲着歇息的弓弩手,还有全副铠甲的斧手。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队伍尽头方才从石虎那里缴获的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