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那么久!”
“荀崧的死活并无所谓,我军只图宛城而已。兵不厌诈,弟弟,你今晚好好读读兵书吧!哪儿也不许去,给我读到三更为止!”桓景作恼怒状,故意说得很大声,让全营都听到。
言讫,他拂袖而去,众部下不敢怠慢,赶紧吩咐手下士卒挖堑筑营。
借着火把,当晚,众将士在宛城北面干得热火朝天。杜曾的士兵本无夜袭打算,见北面一片喧闹,被吵得根本睡不着。但天色已晚,又无主将命令,不敢贸然偷袭,只能看着北面的敌军不知在忙些什么。
而桓宣只觉得今天的哥哥有些反常,以往和颜悦色的他,突然毫无来由地发火,简直如换了一个人一样。他一边生着闷气,一边点着油灯,看起《司马穰苴兵法》来。
如是桓宣手不释卷,一直到三更。此时帐篷外还是人员往来的声音。但桓宣自己已经困倦得要睡着了。
正当他要倒在桌上的时候,帐篷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弟弟,别怪我今日发火,这是做给他们看的。”
桓宣仰头一望,睡意全无:原来哥哥之前让他读书到三更,却是为了趁着全军在前线修筑营垒之时,撇开众人,来到桓宣自己的帐篷里商谈。
桓宣轻声应了一句,示意他进来。
“我当然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快”,桓景掀开帐篷,向前几大步,在弟弟身旁坐下:“然而越是要快速驱逐杜曾,就越不能让敌人知道我们想要快速解决问题。”
“这就是所谓示形吗?”桓宣想起方才看过的兵书,忽然记起了这些内容。
“没错,如果敌人知道我军要快速解围,那么他们反而会以拖待变,毕竟在荆州他们是主,我们是客。但如果我们在此地扎下脚跟,那么就反客为主,他们不得不掂量要不要和我们长期抗衡。”
“所以和他们一起拖下去?”桓宣越来越困惑了。
“当然不是,相信我,他们也撑不了多久了。你明日在军中择十余个大嗓门,我有急用。”
“好!”
桓宣不知道哥哥在想什么,但欣慰的是,至少哥哥并没对自己有什么不满,那就够了。至于明天的事,明天再想吧。
第二日拂晓,杜曾的哨兵从睡梦中醒来,惊奇地发现面前出现了一座形制宏大的营地,木墙高耸,而木墙前面则是深沟,整个营地简直如一座木头城池一般。
“坏了,难道桓景那小子要做长久打算?”杜曾望着面前宏伟的营地,呆立了半晌,这才吐出一句话。
突然,四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声音高亢,宛如猿鸣:
“夏口的陶侃出兵打江陵了!陶侃出兵打江陵了!”
杜曾额头开始发麻。这一定是敌军恶意散布的谣言,但此时听来却是如此令人胆战心惊。他本人尚且如此,底下的小卒就更不必说了。
他在营间穿梭着,脑中全是探子凌晨时分,从桓景营中带回来的消息。据说昨日桓氏兄弟起了争执,桓景坚持在宛城待下去,看来他们粮草不缺,也不惧后方有什么变乱。
这小子竟然如此有胆色,很难说他背后没有实力作为支撑。若是司州军有信心在此地长期待下去,看来是有必胜的策略。自己无论是拖下去,还是向刘聪派使节,都没有意义了。
探子还说,桓景的目的是宛城,根本不在乎城内的荀崧。那么自己眼下急攻宛城也失去了意义,荀崧那边可以先放一放。
“将军,送信的小卒已经准备好出发了,是否去践行?”此时他身后响起了马俊的声音。
“叫他不要去了,我改变了计划。”杜曾急急地回应,但少了些底气。
“这却是为何?”
“司州军马有久驻的打算,和先前想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