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臂遥指南面。此时鼓声已经渐渐从南面传来,只见南方的河道的尽头,扬起了漫天沙尘,沙尘之下,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缓缓靠近。
“桓刺史,小人不该打诳语,还请宽恕!”马俊赶紧叩首。
“别慌”,桓景像看一只受惊的老鼠一般,看着这个荆州士人冠冕,不禁有些唏嘘:“我答应过,不会要你们的命,起来吧。”
马俊这才止了磕头,将帽子戴回,帽带系紧。
“只是,我们也只说了免死而已,襄阳士人亦有为虎作伥之处,想必陶公自会处置你们的。”桓景拍拍马俊的肩膀,缓缓说道。
马俊大惊,但还未及他反应过来,新军的侍卫早就快步上前,将出城的文官都控制了起来。而当马俊回头望向城墙的时候,新军骑兵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入了城,城中军士也并未阻拦,反而欢欣鼓舞,迎新军入城。
原来,杜曾先前为了逃命沿路尽弃财物妇女,又被桓景两次击败,军中已是怨言颇多。而入城之后,只得严刑峻法强行约束军队,又引起了军中的公愤。
已经没有什么能维系城中的军队了。若论利益,杜曾的手下本来就是为了利益纠合在一起,给杜曾卖命再无好处;若论权威,杜曾的权威又因为战败和临阵脱逃而尽失,故而此时杜曾严刑峻法,反而让士卒认为他是个只会压迫下属的懦夫。
所以,在被桓景困在襄阳城后,城中有见识的军士基本都可以看出来,杜曾没有几天活路了。与其抱着杜曾等死,还不如将其卖个好价钱。
桓景猜到杜曾的下属士气低落,必然有人私自议和,所以先前才不禁绝城中与外界通信,只是严防城中有大部队突击。果然在杜曾逃入城中不久后,他就收到了愿做内应的信件,是杜曾的亲卫们送过来的。
密信是杜曾军中几个下级军官写的,信中说的很明确,只要桓景不惩罚城中军士,襄阳愿意将杜曾献出去。
倒是襄阳的士族依然首鼠两端,一直没有想好要不要投降。某种意义上,杜曾虽然劫掠颇多,但他很清楚荆襄一带是他的基本盘。所以自叛乱以来,几乎不收本地士族的税,只在长江上行劫商旅,或者出征屠戮襄阳之外的其他地方,所以倒也笼络了不少士族。
直到在江陵的探子传来陶侃不日将至襄阳的消息时,士族才决定反水,他们的第一步,居然就是与侍卫串通趁酣睡之时杀了杜曾,然后开城将头献出去,想混个首功。
只是这一切都太晚了,晚到这个时候,桓景已经可以通过千里镜,望到远处的陶侃援军了。
一个时辰之后,荆州军队也终于到达襄阳城下驻扎,陶侃本人及一众随从气喘吁吁地赶到了襄阳城中的府衙。桓景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久仰荆州陶公,今日幸会!”
在原时空,桓景多有听说陶侃的大名,早就听说过他“搬砖”、“当惜寸阴”等典故,以为是个相当严谨拘束的长者。如今一见,只觉此人虽然衣着朴素、其貌不扬,但眉宇之间精神矍铄,倒也与印象相符。
“若非桓刺史,我还进不了这座城呢!对了,桓刺史此来,有求于鄙人乎?”
稍稍寒暄一番之后,陶侃这个闲不下来的工作狂,果然立刻进入了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