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么?”
知道了桓景在哪儿渡河,说不定还能追上,可是要是这小子不靠谱呢?而且桓景说不定已经过河了。石勒沉默了半晌,终于下定决心:
“不必了,随他去吧,还是北边比较重要。”
石勒随即率大军北还邺城。
那么桓景去了哪里呢?
徐光猜得没错。原来十日之前,桓景与桓宣会和,得知流民已经安全后,终于决心绕开眼前的石勒军,与南边的祖逖部会和。大军万人分五夜撤出,绕开枋头一线,一直向东,在黎阳处渡过冰河,又折返回到枋头,向北踏过冰面。
枋头城下,连营其外,桓景的大军伴着马蹄声与祖逖会和了。
“桓刺史扫清邺城、邯郸,营救生民无算,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喜事!”遥遥望见桓景回来,郗鉴发自真心的高兴:“今日当摆下筵席,好好款待!”
“现在还不是祝贺的时候”,桓景策马小跑向前,见祖逖也亲自前来迎接,也就借着这个机会赶快建言:“祖公!石勒见我二军会和,又已经占据枋头,如果强攻,显然讨不着什么好处。必然转而北归。这个时候,敌军士气低落,正是我们尾随出击的时候。”
“桓刺史此时还在想着公事,真不一般。先入城下马歇一歇吧”,祖逖将新军众将迎入城中稍歇。待茶水备好之后,方才细谈起桓景出击的计划起来。
对于立刻尾随追击的计划,豫兖军将多有反对,原因也很简单,豫兖联军方才攻破枋头,已经疲倦。同时桓景将邺城、邯郸像搬家一样,一搬而空,只留下几个坞堡主钉子户。那么追击时,补给必须兖州来支持,既没有百姓箪食壶浆,也缺乏因粮于敌的手段。
祖逖没有明确表态,倒是徐州的苏峻像个愣头青一样,明确地支持追击,理由则是若是这么回去,可是亏了。而且苏峻没怎么和石勒本部交过手,只觉得豫兖徐司四州军队有大约四五万,石勒军队也不过五万,正好相当,这还不要说北面可能可以接应的刘琨军队。
有人立刻反驳苏峻,告诉他,他是在徐州和曹嶷、徐龛这些战力贫弱的势力交手惯了,还不知道石勒手下老营战力的可怕。而除了司州、兖州军队尚属精锐,其余军队的战力和士气可要比石勒老营差多了。
还有人则是抱怨,苏峻纯属纸上谈兵,四五万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桓刺史,你怎么看?”看着桓景一言不发,祖逖发问了。
“我军不需要主动进攻石勒,只需要在他后面,死死地黏住他即可。邺城、邯郸征不到粮食,可是石勒也征不到粮,我们还有后勤补给,他却很难较快建立和襄国的联系。所以他在邺城一带必然不敢久留,而是一路北上,我军跟着他们,也可尾随至襄国附近,那儿若要取得当地大户的余粮,加上我军的补给,还是能支持一支大军的。
“当初我在豫州时,石勒北还,我紧跟在其后,终于找到战机,说明石勒也并非没有破绽,这仗是可能打赢的。而眼下并州刘公尚且困在中山郡,我军杀石勒一个措手不及后,说不定还能救回刘公的部下。”
桓景故意说起刘琨,就是为了让作为刘琨曾经好友的祖逖支持他继续北上的想法。眼下虽然顺利迁回不少河北流民,也夺回了黄河上的重要节点枋头,已经有所斩获,但还远远说不上能够动摇石勒在河北的统治。
祖逖终于颔首,他不由得想起从前刘琨定下的,不可相会于中原的规矩,没想到这次老友还得靠他来救:“桓刺史说得对,我们得发兵北上,支援刘公。而石勒本部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也是筋疲力尽,正是追袭的时候。
“可是善始者未必善终,这仗打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