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的军队必然能够抵达洛阳城下。
且不说自己这点兵马能不能抵挡住石勒的主力,光是石勒的斥候,就对撤退的百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逃难的大多是毫无战斗能力的庶民,只有少数从新军中退伍的老兵维持着撤退秩序。饶是如此,撤退的队伍中,每日都有体弱者在秋寒中支撑不住,倒毙在道边。逃难者根本来不及哀悼,只能埋葬死者,继续匆匆西行,亦止行不到八十里而已。
这样一支队伍,一旦遇到成建制的骑兵,哪怕数量只有几十骑,也必然会惊慌失措,一哄而散。桓彝本来打算全军在洛阳殿后,听闻斥候传回西撤流民队伍的情况,感到坐立不安。
去年蝗灾之时,他作为河内太守,就因为治灾不力,被桓景削去太守之职,只是留任暂代。削官事小,然而令他无法接受的,还是自己的无能。
他经历过元康年间八王间的征伐,也经历过永嘉年间匈奴军队和流寇对中原的侵袭,本来以为弃官南渡之后,自己已经心无波澜,安心做个富贵名士足矣。被桓景说动北上之后,他才渐渐振奋起来,准备做一番事业,然而几年了,他也只是在豫州、司州做个事务性的官员,兼带着守了几次城。
直到蝗灾之后,他遍历田间,见到因为自己失职,饿得面有菜色的百姓,这才心中一动——自己无法置身事外。从前诸王征战,那是司马家的蠢事;而后来匈奴人和流寇对中原的侵袭,那也是朝廷和东海王的失职。他到底有些名士脾气,觉得那些都和自己无关。
但蝗灾中百姓的遭遇,自己却再也推脱不开,那全是自己的责任。无论自己如何为自己开脱,百姓是实实在在地疲于奔命,并且挨了饿。所以自从接过留守洛阳之职,他日夜诚惶诚恐,只担心自己失职。
这一次百姓西撤,又让他想到去年蝗灾时的饥饿的百姓。撤离的百姓不能毫无护送。然而若是军队随百姓而去,则无人殿后,石勒主力旬日必至,恐怕重蹈三国时长坂坡的败局。他心里知道,已经是决断之时了。
又或者,这是上天给自己的一次弥补过去过错的机会?
向西遥望,幻觉中,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孔宪带着儿子桓温西行,无数的百姓,大概也正是这样带着妻子和儿女逃命吧。
他唤来军中裨将:
“让各校尉带兵列于城中。尽搜城中马、驴,凡是能运送之牲畜,也在城下集合。”
当日下午,新军在雨中列队,桓彝走过队伍正中,大吼着:
“有妻儿尚在者出列!”
军中不知桓景何意,但军令不可违,于是有妻儿尚在者皆从军中出列。剩下的大约有一小半人。
“为父母独子者出列!”
军中开始一片喧哗,军士大概明白桓彝是准备分兵并挑选敢死者了,于是一片喧嚷之后,除了零星十几个人以外,竟然无人出列。
“章恭!”桓彝指向一个他认识的伍长:“你明明是独子,父母尚在,为何不出列!”
“太守,我也要守洛阳!”
其他军士也纷纷应道:“我们愿与洛阳共生死!”
“混账!你们把生死看做什么了!”桓彝怒道:“你们殿后而死了倒是容易,你们的父母妻儿,还有你们战友的父母妻儿,谁来保护?”
全军静默无声。
桓彝继续解释:“守洛阳只为牵制石勒主力,六千人守大城不够,守小城则人太多耗粮,不能持久,不需要那么多人。我再说一遍,有父母且为独子者,出列!有不欲死战者,出列!”
一番话毕,从剩余的军中,一半人又犹豫着出列。
大家心里已然清楚,桓彝所谓人太多耗粮不过是一番说辞而已,其实他大概知道守洛阳是必死之战,所以还希望保留新军留守部队的主力,让尽可能多的人西撤。
如是一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