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顷,门开了,一个兖州军新兵打扮的少年走进了房间。
郗鉴一见来人,顿时大怒,揪住了来人的衣领:
“你一个小兵,怎敢出此诳语?不畏军法乎?”
原来这是一个月前从高平出发时刚刚在军中招募的新兵。郗鉴当时亲自前往招兵,所以尚有所印象,不会认错人。一个小兵居然打断了自己劝进的思路,真是不可饶恕。
然而桓景拉住了郗鉴的肩膀:
“道徽,尚不可如此论断。当初太子逃出建康时,是十二月。经过一个月的逃亡,来到兖州,刚好加入足下的军队,也并未可知?若是真的冒犯了太子,恐怕就不好了。”
郗鉴看看桓景,又看看“司马绍”,这才放下了拳头,对“司马绍”质问:“若尔真是太子,可有凭证?空口白牙,岂足为据?”
少年微微发颤,然而语气却镇定自若,一双清澈的眼睛盯着桓景:“郗公有所不知。然而桓使君去过建康,我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当初我还说过‘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如今长安可以说是近在眼前了。使君忆否?”
说罢,少年又掏出一方私印,郗鉴将印绶观察一番,见其做工精美,其四面刻有龙纹,知是真品无疑,一下脑子空白,回头望向桓景。
而此时桓景正在仔细打量着少年:不会错,这个少年面色白净,无论是头发,还是唇上刚刚长出的髭须,都微微透着些金黄。所谓“黄须鲜卑儿”,正是司马绍无疑。
不过在这要紧关头,该装的糊涂还是暂时得装装。毕竟这是自己的地盘了,是否尊司马绍为帝,全凭自己一句话。但他暂时还算不清楚尊司马绍为帝的好处和坏处,也不知自己部下到底还有多少晋室的死忠。
白云坞跟过来的老兵肯定希望自己称帝,而现在郗鉴和温峤都算私下里和自己通过气,也算是支持自己称帝。但是凉州显然不会允许自己在司马绍尚在的情况下称帝,而以卞壸为代表的一批文官的态度则更是暧昧。
如果此时承认司马绍的身份,就没了回旋的余地,到时候无论是尊司马绍为帝,还是自己称帝,都非常棘手。而黑暗一点来说,如果此时杀了司马绍,反而神不知鬼不觉,历史上也只会记载一句“司马绍逃亡后不知所踪”草草了事,自己不会留下一点恶名。
在这利弊尚未明确之时,还是先拖到自己回长安再做决定为上。
“一面之缘,怎能记得许久。”桓景接过话来:“我不记得足下说过‘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事情了。”
“可是那太子私印?”司马绍赶忙辩解。
“私印大概是真货,然而怎知你不是杀人越货,或者是偷窃了宫中的财宝北上的太子侍从呢?”桓景慢悠悠地搪塞过去。
“也是。那么你们要如何处置我呢?”司马绍眼神里露出一丝落寞。
“不必担心。卞壸还在长安,他服侍过琅琊王时期的先帝,必然知道一些先帝的私事。到时候问对一番,就什么都清楚了。”桓景笑着说,心里却波涛汹涌:“来人,按太子礼服侍此人,带去军中最好的营帐!”
两旁侍从都下跪行礼,随后簇拥着太子去盥洗,换上华服。接着桓景命令郗鉴以兖州军的训练方式,重新整编东军。又让郗鉴接受在军中扫盲。郗鉴一一应允,最后才悄悄问桓景:
“是尊此人为帝?还是......”
郗鉴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桓景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只是不露声色地说:“还需长安诸公裁决,不过请郗公放心,无论谁为帝,关中都是我说了算。”
见郗鉴如释重负,桓景坦然地离开了。四日之后,桓景带着中军返回长安,留下郗鉴作为东军统帅,和母亲做军务上的交接。
随着桓景一路西行,“太子”逃至关中的消息随着行军路线传开了。百姓争先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