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税法(2 / 3)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234 字 2022-08-15

齐德呀然,不可思议的看向严震直。

你是大地主啊,屁股歪哪去了?

“嗯,这个变更的过程牵涉的利益很多,朝廷也不好让各省、府、县的三级粮长来承担,之前本辅不是说了吗,租户、佃户以租代买,差额由朝廷来补。”

陈云甫适时的接话道:“比如说浙江一亩水田卖二十两,租户买下后,每年每亩地产出在三石左右,留够口粮,剩下的粮食可以卖一两银子,需要二十年才能偿付。

那干脆朝廷来替这耕户去偿付, 就相当于,朝廷欠天下粮长的钱, 朝廷会在十年内付清, 同时按照每年百五的比例偿付额外息钱。

债务转移到朝廷头上,粮长们也不用担心这钱拿不回去。

至于租户和佃户们欠朝廷的钱, 朝廷会以每年加辅的形式进行收回。”

朝廷赎买、十年付清、百五息钱。

这些合在一起简单明了来解释,就是朝廷强行发一笔十年期,百分之五年息的国债给天下的粮长。

不买都不行的那种!

朝廷如果破产了,那全天下的粮长、大地主一起破产。

谁都可以造反,唯独他们不能反。

反,那就是砸锅,谁都没饭吃。

朝廷压上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信誉。

用信誉来换这笔十年期的国债。

严震直家中有上田十三万亩,换算下来足足价值三百万两,朝廷每年就要支付严震直三十万两本金加上十五万两的利息。

这笔账很好算。

就是因为好算,所以邵质的脸色猛然一变。

全国集中在各省粮长、地主手上的土地最少也有千万亩,如果按照这种算法,那么朝廷相当于一次性多出上亿两的债务。

每年光利息钱就高达最少一千万两!

去年国家一年的现白银都没有一千万啊。

这还没算上每年的本金两三千万。

哪来钱付?

一旦朝廷给不出这笔钱,那天下顷刻间就会乱成一锅粥。

“少师,这事事关重大,还是从长计议吧。”

徐本也算出了这笔账,因此面色大变之下,开口提议暂时搁置。

这步子一下迈出的太大,朝廷的财政根本不可能撑住。

“你们只计算了开支,却忘了计算收入。”

陈云甫却是胜券在握,他取出一道疏来,扔到桌面上。

“户部去年和今年都给出了极详细的数据,各省的丁口、田亩、租户、佃户各有多少,记得清清楚楚。

包括皇产、赐田、各藩王、武勋的赐田数都在这上面记着呢。

国朝有几百万租户和佃户,如果能够变成自耕农,意味着有不少于五千万亩地要向国朝纳税,五千万亩地的产出是多少,各位应该能算清楚吧。

眼下,因为投寄、飞洒等避税行为,每年国朝损失的田赋就高达千万石,把这一块的亏空收上来,加上多出几百万自耕农,朝廷的财政是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

等到将来朝廷把这笔账还完之后,每年,那就是上千万两的额外营收。

想要让财政情况好转,该改革税法的时候一定不能瞻前顾后,不能只看眼前,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

另外,两册合一,革新税法之后,各省也就不再需要增设粮长了,沿途输粮的所有火耗,那都是朝廷的。”

火耗归公,粮长们还有十年的利息可以从朝廷领,大地主和粮长们也算是勉强可以接受。

陈云甫这是在安抚最基层同时也是直接掌控原始生产个体‘农民’的地主阶级,那就意味着,陈云甫要去冲击的,是国家政权中的中层或者上层利益群体。

保证基本盘不动荡,而后对中上层开刀?

正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