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舰队的火炮数量远超萨摩的岸防炮,更巧的是英国舰队运动的地方正好是萨摩经常海防训练的海域,于是一样的结果再次重演,不过这次英国海军也算是体现出了世界海军霸主的素质,面对敌人的炮击,斐里曼特的舰队凭借超高的海军战术素养、战时损管和火炮命中率成功的将鹿儿岛的炮台、码头、市集、居民区都犁了一遍,当然英国舰队大部分军舰不同程度受损。此行可谓出师不利,这让斐里曼特感到无比的头疼。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如何修复这些受损的战舰,虽然中国的沿海和很多船厂,但又怎么可能会让他去修呢?江户!江户根本没有修理军舰用的船厂,最后再和巴夏礼商议后,决定先返回江户将巴夏礼和几艘轻伤的巡洋舰留在日本,自己则打着重伤的几艘南下菲律宾马尼拉。
就在斐里曼特带着舰队离开后的第三天,萨摩却主动屈膝投降了!
这场战争萨摩可以说虽然英勇抗击但终归还是全面落败,岛津久光在战斗中看到了萨摩藩与英国之间的巨大差距。新式火炮、炮弹、坚船远远不是萨摩能比的,此外萨摩藩苦心经营多年的集成馆(近代工厂区)和铸币局被严重破坏,鹿儿岛城城门、箭楼被毁,房屋被毁者达500多间。萨摩藩实力损失惨重。如果英军休整后再第二次、第三次来犯,萨摩藩终将败北。
正是基于这样的清醒认识,岛津久光决定放弃“攘夷”的观点,改为采取“开国”的政策,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向西方学习。而“开国”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胜利者的架子,谋求与英国人的和解。而巴夏礼也因萨摩藩的强硬反击而不得不重新评价其实力,希望通过萨摩成为插手日本的有力落脚点。这次事件反而发展成萨摩藩与英国的合作契机。
1861年五月三日,巴夏礼代表大英帝国和萨摩藩岛津久光签署了关于生麦事件的《英日亲善条约》,当然还有一份密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