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拒绝了赖恭的提议,道:“交州山川长远,汉夷杂处,割据者众,局势极为复杂,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安定此州。赖君才器过人,然其智有余而勇不足,并非交州刺史最佳之选。”
“大智大勇之人?”诸葛亮想了想,又提议道:“潘司马如何?”潘司马即左司马潘濬。
潘濬如今身在武陵郡,刘宗随刘景北上后,由其暂代太守之位,其治理武陵,恩威并施,不但士民依附,就连五溪蛮也不敢再叛,足以胜任交州刺史之位。
诸葛亮这个提议深合刘景之心,潘濬智勇兼备,又是他的同门师兄,确实可托以南方大事。
虽然历史上他和关羽不和,最终叛蜀降吴,但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为刘备镇守荆州,当方面之任,却不能和睦同僚,无疑是责任更大的一方。
王彊不同于关羽,其人心性隐忍,城府深刻,加上出身卑微,向来敬慕君子,潘濬亦非苛刻之人,相信两人一定能够和平共处,为他管理好交州。
刘景之后又询问众人的意见,此时任谁都能看出刘景的心意,当然不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一致赞同潘濬出任交州刺史。
见众口一词,刘景当即拍板定下,以潘濬为交州刺史,随后又道:“武陵郡新附不久,潘司马走后,还需有人镇守,你们认为谁适合接替潘司马的位置?”
诸葛亮看了看下面,见徐庶、蒋琬、邓芝、李严等人都不开口,诸葛亮才道:“酃县长刘仲嗣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可以接替潘司马镇守武陵郡。”
刘景轻轻颔首,刘承在军中、地方历练多年,能力没有问题,而且作为武陵太守刘宗的胞弟,代兄治郡,倒也合情合理。
而酃县乃是刘景起家之地,县长自然不是谁都能当,刘景考虑到弟弟刘和今年已经十八岁,担任浏阳县长载余,深明为政之要,可以放心把酃县交给他。
会后,刘景分别派人传令潘濬、刘承、刘和,武陵郡与江陵仅一江之隔,潘濬接到刘景通知,即刻北上,数日便赶到江陵。
“大兄……”刘景亲自前往津乡渡口,迎接潘濬的到来。
自从去年七月潘濬随刘宗进军武陵,事后便留在当地,一直没有返回,两人已分别一年有余,所以甫一见面,刘景就紧紧握住潘濬的手,显得格外亲热。
感受着刘景手上传来的力量,潘濬心中十分感动。
刘景一边拉着潘濬上车,一边说道:“我前几日已正式向朝廷表举大兄为交州刺史。”
潘濬强忍胸中潮涌,道:“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督察郡国,任重职大。刘(巴)子初才智绝人,赖(恭)伯敬器量雅伟,皆为良选,将军何以用我为交州刺史?”
“大兄不会以为,这是份好差事吧?”刘景缓缓摇了摇头,道:“交州境内势力众多,大者如士燮兄弟,割据四郡,雄霸交南,小者如魁帅夷僚,遍布州里,残害地方,想要打开局面,谈何容易?长史、赖君皆非开拓之人,只有智勇兼备如大兄者,方能在交州有所作为。”
听刘景说刘巴、赖恭皆不如自己,潘濬眼眉皆笑,颇为自得,当然,嘴上却是连连谦虚。
“我虽向国家举荐大兄为交州刺史,不过士燮兄弟想必不会承认。”说到这,刘景笑了笑。
历史上刘表以镇南将军督交、扬、益三州,有举荐三州刺史的权力,结果士燮对刘表委派的交州刺史视若无睹,直接遣使至许都职贡,取得名分,割据交南,刘表也拿他无可奈何。士燮连刘表都不服,更何况刘景。
潘濬点点头,说白了,他这个交州刺史,国家认不认还在两可之间,士燮怎么可能承认。
刘景又道:“大兄此番南下,可先将刺史部设在郁林。听说苍梧太守史璜近来病情加重,已经卧榻不起。大兄可写信向史璜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