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有望(1 / 2)

举汉 反听 202 字 2023-08-23

举汉第五百四十一章 有望

“诸葛军师过誉。”妫整再度向诸葛亮长揖一礼,而后道:“古人云:‘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孙氏父子出身低微,不知礼义,悖逆无道,昔日孙坚逼死荆州刺史王(睿)通耀,孙策攻灭扬州牧刘(繇)正礼,孙权残害盛(宪)府君,父子一如是也。”

在视州、郡如邦国,视州、郡之长如君主的汉代,孙氏父子三人,皆有迫害刺、牧、郡守的事例,可谓十分罕见。

妫整继续说道:“孙坚尚有破逐董卓,收复雒都之义举,功足抵过,而孙策、孙权兄弟却于国家无寸尺之功。

孙策甘为袁术爪牙,助纣为虐,侵暴江表,故庐江太守陆(康)季宁,吴郡冠族长者,海内称誉,而孙策附逆相攻,破城害之;故合浦太守王晟,与孙坚有升堂见妻之分,而孙策不念旧情,咸诛其族。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孙策终因悖逆无道,杀戮过多,而死于义士之手。

谁知孙权接掌江东后,未曾吸取其兄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不但杀害盛府君,吴、会名士豪杰,亦多遭屠戮。且连年兴兵,败多胜少,民力岁衰而赋役岁兴,江东百姓,苦孙氏久矣!

故吾等冒死西诣豫章,披肝胆,布腹心,恳肯安南将军再兴义兵,诛讨孙权,廓清江东!如此,则吾等虽万死而无怨!”

妫整一番说辞,直令坐者动容,诸葛亮不由叹道:“昔项羽灭秦摧汉,几有天下,然卒败垓下,自刎乌江,为笑后世,皆因不施仁义,陵上虐下之故。孙氏如此不仁,基业又岂能长久?”

接着诸葛亮话锋一转,又道:“不过孙氏尽管罪行昭着,士民怨之,到底已历三世,根基稳固,羽翼已丰,恐难卒除,君等皆江东俊杰,胆智绝人,不知心中可有定计?”

妫整颔首回道:“丹阳太守孙翊,与其父、兄一样,皆勇而果躁,轻而无备,除之不难。孙翊一旦身死,家兄为大都督,自可统摄丹阳诸部,安插亲信,清洗不服,举郡以应义师。”

“善!”盛匡忍不住拍案而起,目光热切的看向诸葛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军师,此计若成,则孙权无能为也,惟困守吴地,束手待毙耳!”

不怪盛匡如此激动,妫览、戴员等人如果真能杀死孙翊,不必举丹阳全郡(事实上他们也没这个能力,毕竟周瑜、程普数万大军,就在丹阳春谷),他们只需举郡城宛陵而反,就足以对孙权造成致命打击。

这绝非夸张之言,宛陵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堪比江陵之于荆州,向西,可从背后威胁春谷周瑜大营;向东,可直逼吴郡城下;向南,可攻略会稽之地,不管从哪个方向出击,皆为孙权所必救。

若成功占据宛陵,等于是直接捏住了孙权的“七寸”,孙权即便不甘就擒,困兽犹斗,亦无力回天,败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诸葛亮心中亦喜,只是他年纪虽轻,却性沉毅有度,喜怒不形于色,外人很难窥探出其内心真实想法。诸葛亮笑着对盛匡点了点头,转谓妫整道:“有君等为助,何愁大事不成?”

之后诸葛亮详问丹阳之事,妫整从妫览、戴员二人为寻求复仇,接受孙翊礼聘出山讲起,再到几人密谋西迎刘景,意外为麻、保贼所阻,至孙翊平定麻、保二屯,大军云散为止。

期间诸葛亮不时提出问题,妫整一一答之,谈话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诸葛亮心中已有腹案,对妫整道:“将军命我都督扬州,授予便宜行事之权,然此事事关重大,已超出我之权责,还需派人禀明将军,请将军定夺。”

妫整亦知此理,所以面上并无失望之情,善意提醒诸葛亮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吾等所图甚大,每拖延一日,就增加一分泄露的风险,吾等身死是小,使孙权有所防备,导致功亏一篑,则追悔莫及。”

诸葛亮颔首道:“足下